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间的应激源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间的应激源调查分析

刘海平

刘海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妇产科辽宁沈阳110003)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131-02

临床实习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护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过程,也是由护生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度阶段。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力,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主要是指个体遇到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应激源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适度的应激可使机体处于紧张状态,促进学习,过度的应激则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护生在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应激源,不同程度的影响护生的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外关于本科护生实习期间应激源的研究,不同区域的本科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存在的应激源不完全一致,因此,本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来了解本科护生在我院临床实习期间的应激源,为护理临床教育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0年~2011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100名,年龄为20~24岁,均为女性,来自东北三省的不同院校。

1.2调查方法及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法。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的第22周发放问卷并及时收回,采用不记名的填写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为96%。问卷根据CohenandZick的学生压力和应对调查表、Pagana的临床压力问卷[1~2]及结合本科护生临床实习的实际情况,设计而成。问卷包括6个部分30个项目,调查结果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及统计学描述。

2结果

2.1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应激水平(见表1)

表1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应激水平得分(N=96)

2.2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应激源排序前10位(见表2)

表2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应激源排序前10位分值(N=96)

3讨论及建议

3.1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间的应激源及总体应激水平

3.1.1就业方面的应激源

表1结果显示,本科护生的应激源主要来自就业方面,她们接受的是高等教育,进心强,自我要求较高且追求完美,对未来职业都有很美好的规划,在实习期间,护生通过招聘会等途径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通过与被调查者的交谈了解到,多数用人单位还要求计算机、外语语水平及身高等。能够有国家级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身高又在1.60米以上的护生并不多,找到的职位不满意或经历面试碰壁后,她们的优越感被大大挫伤,给护生带来很大的压力。

3.1.2心理方面的应激源

护理工作内容从功能制护理向整体化护理转变,护理方式由常规护理向科技含量较高的专科护理扩容,护理范围由临床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综合性拓展,护理工作已逐步迈向现代化,然而,世俗的偏见依然存在,认为护士只是一般的生活、基础护理、单纯的打针发药,存在重医轻护的现象,社会对护士的尊重不够,本研究中“感到护士得不到大部分人尊重”排在压力源的第二位本科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可以亲身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病人解除疾苦,心情格外兴奋与激动,渴望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护理操作不能很好的完成,尤其护生操作失败时,怕带教老师指责而信心不足,而出现胆怯、紧张的心理,及临床实习中所见到的,护士并没有完全从医生的助手中脱离出来,并未得到平等的对待,都会影响本科护生的心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也提到,只有当被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本科护生的尊重的需要一旦受到挫折,会使她们对自己的作用和价值产生怀疑,甚至出现自卑感本科护生在社会评价、带教老师、医生、患者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心理上产生很大的应激反应,应激水平仅次于就业方面。

3.1.3工作强度方面的应激源

在我国,医院长期以来临床护士缺编,护理工作繁忙,而且临床护理的工作内容体力劳动占很大的比重,护生在比较忙的科室实习时,会被当作劳动力使用,非技术性的劳动及帮助带教老师做体力劳动的情况比较多,比如为病人换输液瓶及测量体温等,而接受的指导与讲解过少,如怎样书写护理记录单,如何使用办公系统软件等不能得到带教老师的指导,亲自练习的机会也很少;同时面临各种考试、毕业以及就业等很多问题,从而工作强度也成为护生的应激来源,这在李小妹[4]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3.1.4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方面的应激源

本科护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集中的,而临床实习所学习的内容连贯性不强,面临病人的实际问题,有时护生不能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又不能娴熟的进行护理操作,70%左右的调查对象表明,遇到患者不信任护生时,带教老师就不让护生继续操作,当然这样处理会减少护患之间的分歧,但相反也会对护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负面的影响,另外,本科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期望也很高,有些带教老师的临床经验虽然很丰富,但教学的能力却很低,影响护生和带教老师之间的知识交流。本次调查的对象在“理论不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护理操作不能熟练应用”的项目中都得了较高的分数。

3.1.5总体应激水平

适度的应激会促进她们成长,而应激过大,会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会对她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中,被调查对象,在“就业”、“心理”、“劳动强度”方面的应激较大,但应激水平处于中等,不会对护生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与曹颖等[3]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3.2建议

3.2.1学校的教育护生在校期间,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教育者应针对实习期间护生可能出现或影响护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加以分析,实行早期的干预,减少心理应激源的发生;分析当前的就业趋势,使护生对就业情况有所了解,而不是盲目的自我定位。

3.2.2护生的自我调节本科护生应充分发挥自身学历上的优势,在理论学习中增加实践活动,为临床实习奠定基础,实习中遇到困难,应努力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主动与老师沟通,取得帮助,同时,尽快提高专业技水平,要克服盲目自信、自卑畏怯、焦虑急躁等心态,通过客观分析、冷静思考,使自己有一个稳定积极的心态。

3.2.3注重带教老师的任用与培养提高带教老师的职业素质,运用激励法影响护生,此外,带教老师应减少护生的体力劳动,多给与技术性导,选择合适的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4结论

本科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主要有来自就业、心理、和工作强度等方面的应激源,虽然处于中等水平,但也不容忽视。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早期干预,降低应激水平,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护生应加强自身的素质,提高对应激源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只有在学校、临床教学医院和护生自身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的减少临床实习期间的应激源,使应激源成为促进本科护生学习的动力,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自身价值会得到充分体现,社会尊重度也会得到提高。

本次研究仅调查了在我院实习的护生,且样本量不大,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其他地区及男护生等更大范围的具体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CohenCohenJB,ZickMY.Studentstressandcopinginventory.srudent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1995,11(2):337

[2]OermannMH,StandfestKM.Differencesinstressandchallengeinclinical

practiceamongANDandBSNStudentsinvaryingclinicacourses.JournalofNursing

Education,1997,36(5):228

[3]曹颖,向虹,于艳秋.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

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3

[4]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溃感个案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

志,2000,35(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