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对长途转诊孕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人性化护理对长途转诊孕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王素华刘淑英

王素华刘淑英(潮州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潮州5210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产科长途转诊孕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科长途转诊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将人性化护理措施贯穿应用到转诊至分娩全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接受分娩镇痛,分娩方式及产科并发症、产妇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镇痛接受率及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及产科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长途转诊孕产妇中的应用,能减轻焦虑和宫缩痛,增强产妇分娩信心,提高分娩镇痛接受率和自然分娩率,明显地降低剖宫产率,有效地提升产妇的满意度。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长途转诊分娩结局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315-02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产妇在生理、心理、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1]。在舒适护理实践中,护士认识到在生理范围内,产妇舒适需求把无痛放在首位,心理需求中服务态度是首选,护理实践中服务效果是首要[2]。长途转诊,作为产科院前急救任务的一部分,具有孕产妇病情危急,车载时间长等特点,要求转运过程必须有规范的救护措施。我院将人性化护理模式贯穿应用于长途转诊至“一对一”陪伴分娩全程中,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1年8月我院产科长途转诊孕产妇120例,观察组60例,年龄21~3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8例,高中21例,初中27例,小学4例。对照组60例,年龄23~37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例,高中26例,初中21例,小学及以下7例。两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转运车辆主要为国产救护车,每车配有妇产科医生1名和助产士1名。

1.2方法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60例按常规观察及护理。观察组60例,整体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即“5S”护理模式,“5S”护理模式的宗旨是人性化服务,即人性化的服务语言、人性化的服务行为、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人性化的服务流程、人性化的服务品牌[3]。该模式贯穿应用到观察组孕产妇分娩全程中。

1.2.1规范的人性化护理用语——娴熟的沟通协调能力

孕妇进入救护车中,助产士必须使用规范的语言,语言是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要能表达对患者善良的愿望与同情体贴。交谈中要仔细观察孕产妇的情况,要教会产妇呼吸控制运动及松弛技巧,并利用时间宣传有关自然分娩及母乳喂养的好处。经阴道分娩是符合母儿生理的自然现象,但产妇却痛苦难当,尤其第一产程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是产妇经历的最惨烈的痛苦阶段,有的产妇不能忍受产痛的折磨而选择了剖宫产结束分娩,使剖宫产率异常增高,解决产科镇痛,实行镇痛分娩已成为提高产科质量的热点之一,镇痛分娩是医学发展的需要,是生育文明的体现,也是每一位产妇和胎儿的权利,阴道镇痛分娩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一种方法[4]。助产士与孕妇良好的沟通,分析剖宫产手术的利弊,分娩镇痛方法的适应症,让产妇和家属“知情”选择,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

1.2.2人性化的服务行为——专业实践能力及评判性思维

长途转诊时助产士守护在孕产妇旁边,严密观察孕妇的病情及产程进展,夯实基础护理,帮助她们穿衣盖被,注意卧位安全,防止病人坠床。如安放好病人的输液管和导尿管并保持通畅,子痫躁动病人,紧急情况下可用哌替啶50mg、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加开口器或用缠有纱布之压舌板置于上下臼齿间以防唇舌咬伤。对长途转诊孕妇体位应常为左侧卧位或变换舒适体位,以免压迫下腔静脉而使孕妇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应对难以避免的紧急接生,胎儿娩出头后拭尽口鼻黏液,再娩出胎儿身体,以免羊水吸入,如出现新生儿窒息,即行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抢救。抢救时,医护人员应严肃认真,争分夺秒,复苏整个过程应保暖,充分给氧[5]。全程应注意消毒隔离操作及预防产时产后大出血,根据产妇的意愿,实施无痛分娩,使产妇在麻醉师、助产士及家属的帮助下,体验安全无痛苦的分娩,真正实现产程关怀的人性化服务。

1.2.3人性化的服务环境

长途转诊的艰难性主要在于出车的环境无定性,无论严寒酷暑,半夜三更都必须随叫随到。因此,医院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务环境,满足了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舒适要求。车窗采用不透明的窗纸,保护患者隐私。车内设有空调,按季节调节温度25~28℃,整洁的床褥,备有雨具、热水及一次性的大小便器、污物桶等生活用品,便携式氧气筒,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器,创造既舒适又有安全保障的环境。我们每次出车完毕检查、补充急救药械,保证急救药械完好率100%。维持良好的急救环境,急救车每天清早进行消毒隔离处理,保持车内空气流通,每次转诊患者后立即消毒、清扫,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保证转运安全[6]。改善住院部环境,产房墙壁及物品的颜色改成暖色,产床换成方便产妇和工作人员使用的电动多功能产床,环境布置如同家庭一样温馨。

1.2.4健全的制度、流程在人性化服务护理中的作用

规章制度的建立体现着急诊护理管理的水平,是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保证。科室建立了《院前急救工作流程》、《首接负责制度》及《患者隐私保护制度》等一系列严格的、具有人文关怀的规章制度。每季度组织全科护士进行理论考核和人性化护理操作比赛,要求在接到120急救指令通知后,3分钟内必须出车,出诊人员应随时同120急救总部保持联系,并及时通知接诊科室充分准备,如脐带脱垂回纳后胎儿急性缺氧,急需手术者,到达医院后直接将孕妇送入手术室,为母婴赢得了最佳治疗时机。现大力提倡“宫内转运”,转运高危孕产妇。如果未能进行“宫内转运”,当高危产妇分娩或早产,预计患儿需转诊时,可提前通知接诊医院,在分娩时到达现场,及时参与复苏抢救,同样能达到“宫内转运”相同的作用[7]。这样发挥院前急救、院内急诊这一绿色通道的作用,有效地保证了母婴安全。细化的服务规范、工作制度,使护理人员事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增强了制度约束力。

1.3评价指标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接受率、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和母婴主要并发症等情况比较,以及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统计)比较。

1.4统计方法观察数据均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观察组产妇分娩镇痛接受率、自然分娩率以及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统计学均具有显著差异性(见表1、表2)。

2.2两组母婴主要并发症比较: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观察组4分~7分2例,新生儿窒息率为3.3%;对照组4分~7分4例,新生儿窒息率为6.7%;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观察组1例,发生率为1.7%;对照组5例,发生率为8.3%,产后并发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3讨论

3.1人性化护理在产科长途转诊院前急救孕产妇中的运用,表1中可见,观察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后产妇分娩镇痛接受率及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大幅下降。表2中可见,观察组产妇满意度情况比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3.2通过展开人性化服务,有利于长途转诊孕产妇对医护人员的理解与配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及急救水平,减少了产科并发症及医疗纠纷,提高了孕产妇的救治及时率、抢救成功率。同时对临床助产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护士除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技术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应不断补充相关知识,如人文知识、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科学管理等,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8]。

总之,人性化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价值理念,对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服务满意度、保障母婴安全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将进一步贯彻5S的理念,让每一个人能够深入思索,更好的规范产科急诊就诊、更大水平地提高救护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启莲,刘英,闫正芬.人性化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1C):256257.

[2]张玉霞,聂怡蝶,古红艳,等.舒适护理用于剖宫产术后集中监护效果观察[J].农垦医学,2008,30(4):34.

[3]孔喜莲.“5S”护理模式在妇科腹腔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6(8):17.

[4]樊素萍,聂菊英.阴道分娩镇痛可降低剖宫产率[J].临床合理用药,2009,1(2):56.

[5]杨孟君,李娟,寿莉,等.新式剖宫产的术式探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5):301~302.

[6]陈慧,符少妹,李少基.院前安全转运问题分析和急救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2):7955.

[7]陈运彬。新生儿转运的现状和挑战[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6(1):10-14.

[8]张红玲,王思珍,张晓梅,等.护理模式的改变对护士的素质要求[J].家庭护士,2008,6(3C):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