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针灸联用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具体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康复训练、针灸联用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具体效果

赵国静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医院中医科,内蒙古赤峰024500)

【摘要】目的:探究康复训练、针灸联用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具体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偏瘫早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的患者均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然后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分为A组和B组,病例数A组=B组=30例。在治疗方案上也有所不同,A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针灸联用治疗,B组采取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FCA评分差异不大(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FMA、F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中2例患者出现了疼痛、发炎等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有9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5.0%),组间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瘫早期患者采取康复训练、针灸联用的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减轻患者的病痛困扰,让患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病情得到控制,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较少,治疗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灸;偏瘫;下肢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9-0040-01

偏瘫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肢屈曲、下肢伸直、意识障碍等。偏瘫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本次研究中,将本院收治的60例偏瘫早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的患者均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后,通过实验对比份方式来探究康复训练、针灸联用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具体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研究中,将本院收治的60例偏瘫早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的患者均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排除:①合并有严重脏器病变的患者;②智力有问题不能接受调查的患者;③中途转院或停止治疗的观察。然后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分为A组和B组,病例数A组=B组=30例。A组中,患者年龄53~71岁,平均(65.8±2.5)岁;男性16例,女性14例;B组中,年龄52~72岁,平均(65.3±2.6)岁;男性17例,女性13例。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纳入统计学,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训练和针灸治疗。康复训练:包括功能性点刺激、电子生物反馈、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牵伸训练,肌力训练、转移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患者进行锻炼。针灸:取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穴位,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1针2分钟。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使用FMA(运动功能平分法)、FCA(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表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评价,了解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具体数值取平均值在两组间进行对比分析;②不良反应: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踪随访,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病症和病例数,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率、性别占比等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将均数±标准差作为计量资料(FMA、FCA评分)的表示方法,t作为组间数据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FCA评分差异不大(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FMA、F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2例患者出现了疼痛、发炎等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有9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5.0%),组间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²=12.6667;P<0.05)。

3.讨论

近年来,偏瘫等病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导致偏瘫的原因也较多,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偏瘫主要是患者阴阳失调,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了气血逆乱的情况,在患者体内形成了肝肾亏虚的症状,由于肝肾亏虚并且大多数患者水不涵木,患者进一步出现了致营卫失和和痰瘀阻络,会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重视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中,将本院收治的60例偏瘫早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究康复训练、针灸联用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具体效果。结合实验观察的结果,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并且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仅有2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后缓解,整体治疗的效果理想。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针灸治疗时,选择针刺取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穴位,刺激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位能够促进患者血液运行,改善肢体偏瘫的情况,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穴位能够改善体内阻滞情况,让气血不在逆乱。中医针灸的治疗理念更重视的是帮助患者总根本上来调节气血,实现运动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偏瘫早期患者采取康复训练、针灸联用的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减轻患者的病痛困扰,让患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病情得到控制,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较少,治疗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霞,孟殿怀,沈光宇等.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25(12):1179-1181.

[2]马国良.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31-4632.

[3]林文翠,庞明武,潘能毅等.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60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5,(16):2444-2445.

[4]王加松,余敏智.解语丹、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辨治风痰瘀阻证脑卒中后偏瘫疗效及对患者FMA、MBI、SS-QOL评分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1):3514-3516.

[5]刘洋,宗涛.针灸、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气虚阻络型脑卒中后偏瘫43例[J].环球中医药,2017,10(2):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