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总结旱情规律树立长期抗旱战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认真总结旱情规律树立长期抗旱战略

关明皓,邢晶尧,孙玥

关明皓,邢晶尧,孙玥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沈阳分局辽宁沈阳110043)

【摘要】通过对产生干旱的气候原因、干旱的特点的分析,对历史旱情的回顾,介绍了辽宁省频繁的水旱灾害,尤其是近30年中呈现旱多于涝的态势。【关键词】旱情规律;抗旱战略;辽宁省

Summingupdroughtrulesandestablishinglong-termanti-droughtstrategyGuangMinghao,XingJingyao,SunYue

(LiaoningprovincehydrologyandwaterresourcessurveybureauShenyangbranchShenyangLiaoning110043)【Abstract】Aridclimategeneratedbyreasonofthecharacteristicsofdrought,thedroughtofthereviewofhistory,Liaoningprovinceintroducedthefrequentfloodsanddroughts,especiallyinthelast30yearsshowthetrenddroughtthanfloods.【Keywords】Droughtrules;anti-droughtstrategy;Liaoningprovince

辽宁省1997、1999先后2年发生了干旱,而且1997年遭到最不利的干旱组合,春旱连夏旱,夏旱连秋旱,干旱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灾情之重是近10几年所未有过的。2年累计受旱面积256.49万hm2,受旱果树8342万株,影响农村40多万人口、12万多头大牲畜饮用水。旱情严重的辽北、辽西、辽南地区,大片农田龟裂,很多农作物枯死,果树大幅度减产,人、畜用水极度困难,经济损失达80亿元之多。认真分析总结辽宁省旱情发生的新情况、新特点、新态势,不仅关系到21世纪抗旱减灾,而且对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对正确认识与掌握旱情规律,提高决策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产生干旱的气候原因辽宁省位于东亚大陆东岸中高纬度,东部有长白山第的千山山脉,西部有热河丘陵,中部为辽河平原,南频黄海、渤海;处于暖湿与干燥过度区,有着明显的季风性气候,四季寒暖,干湿分明。由于辽宁省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大气环流等原因,使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极不均匀。辽宁省各地年降水量一般为300~1200mm;西部地区多在300~600mm;南部地区通常在600~650mm。一般年份降水量的60%多集中在夏季,也就是汛期。其次是秋季,约占年降水量的22%;春季约占15%,而冬季仅有5%左右。这是西部地区经常易出现干旱的气候背景。辽宁省各地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相当显著,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相差悬殊,通常在2倍以上。例如,朝阳站最大年降水量为692mm,而最小年降水量仅有275mm;沈阳站最大年降水量1065mm,而最小年降水量只有341mm;丹东站最大年降水量达1660mm,而最小年降水量才504mm。其次,降水量还常常出现连续几年显著偏多,连续几年显著偏少时段。例如,大连1936~1941年连续6a明显偏少;沈阳1924~1928年连续5a偏小,即使是降水量易集中的6、7、8月的汛期,也同样出现连续几年偏多、偏少时段。如1978~1983连续6a少雨就是其中一例。在少雨年,如遇上气温高、蒸发量大,就加重了旱情。辽宁省各地降水量在一年之内的分配,不仅因季节而异,而且还时常出现一个时期多,一个时期少,相对来说,增加了干旱程度。例如,丹东1958年8月份降水量792mm,而该年的1~7月的降水总量只有327mm,不足该月的一半。又如,朝阳1963年7月18~20日的3d降水量高达278mm,占该站的正常年降水量的50%以上,而该年的1~3月却滴水未降;1~6月仅降43mm,相差特别悬殊。

2.历史旱情的回顾由于历史条件和社会原因以及气候的变化,辽宁省远在900多年前就有旱情灾害记载。根据历史文献和调查,自公元12世纪到20世纪,出现大范围干旱达129次之多,其中大旱42次。辽宁省1556~1558年连续3a发生大范围干旱。1558年旱情进一步恶化。20世纪,大范围干旱十分频繁。1901~1999年,共发生干旱38次,其中大旱12次,是12世纪以来最多的一个世纪。建国以来的50a当中,1952、1956、1958、1965、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7、1988、1989、1992、1993、1997、1999等年均发生干旱。其中1957、1972、1981、1982、1987、1988、1989、1992、1997年为物大干旱,达到了有记录以来最频繁、最严重干旱的高峰时期。1989、1997年的旱情比1558年严重得多。

3.干旱的特点分析(1)干旱次数越来越频繁。1101~1999年中发生了133次大范围干旱,平均每7a发生1次。建国后的1949~1999年的50a中,发生大范围干旱年份有:1957、1972、1981、1982、1987、1988、1989、1992、1997年共9次,平均6a1次。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气候异常影响,干旱频次日趋突出。这期间发生大范围干旱达8次,平均每4a1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大范围干旱的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尤其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爬上了自1101年以来的最高峰。(2)西旱多于南旱,南旱多于东旱。从1949~1999年的50a资料看,西部地区的阜新(包括沈阳地区的康平县)出现干旱37次,朝阳出现干旱29次,反映了“十年九旱”的规律。辽南地区的大连(包括营口地区的盖州)出现干旱25次,平均每2a1次。东部地区的丹东1950、1952、1955、1963、1970、1980、1981、1988、1989、1992、1997年出现干旱11次,平均每5a1次。上述资料反映了辽宁省干旱的空间分布规律。(3)春旱多于秋旱。辽宁省农作物从播种到成熟,各个季节都可能发生旱情。春、夏、秋3季当中,春旱最多,伏旱次之秋旱较少。据20世纪百年资料统计,干旱出现在春季占52%,伏旱占31%,秋旱占17%。春夏连旱也时有发生。据近50a资料统计,春夏旱有12a,1997年就是突出一例。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得知:辽宁省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但近30a当中,呈现出干旱多于洪涝的态势。在历史的长河中,辽宁省目前处于的少雨时段没有结束,水荒仍可能继续。因此,必须提高对旱情变化规律的认识,掌握干旱演变特点,增强抗旱减灾自觉性。

[文章编号]1006-7619(2010)03-2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