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2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蒋荣振

江苏省铜山县郑集高级中学作者:蒋荣振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已成为时代的浪潮,激荡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说“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江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已成为教育的使命。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首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信息,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其中的创新因素,并将其充分融入历史教学的设计过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启发学生从新角度、相反方向、不同途径思考和探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激活其潜在的创新灵感,使历史教学能够真正为培养新时期所需的创新人才服务。例如:在讲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关于“党内合作”的理解,让学生分析讨论陈独秀、张国焘和马林的认识对不对?为什么?据此谈一谈你对中共“三大”的认识?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马上议论起来,形成一种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带着这些问题,积极探索,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愿望和渴求,使他们更具有创造精神。

二、挖掘历史教材蕴含的创新因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基础。

无论怎样的课堂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教材,我们进行创新教育,首先就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挖掘。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如对一历史事件的学习首先问学生“能提出什么问题?想知道哪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习。再如在历史教材的内容中,历史人物的鲜明人格特征也是教育的宝贵财富与源泉。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科学家、发明家的反叛思想,超前勇气,探索精神,创造业绩等,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也是很有用处的。北魏孝文帝的寻求民族出路的改革,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的艰苦探索,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创,日本明治天皇的改革图强等等,无不闪烁着一个民族的创新灵魂与不竭动力。学生在阅读这些伟人、名人的材料时,会具体了解到他们的创新思路与创新方法,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启迪。这些素材我们必然要充分挖掘利用。

在此基础上还要大胆地引入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动态或新的教学材料,为学生创设思维新情境,开拓新思路,鼓励创新求异。如“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这一结论有大量的史实可以支持。而“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这一与教材结论完全相左的观点的提出则使学生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欲望。

三、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动力。

孔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特别强调“引其趣”。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次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很多,如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制造悬念等。问题设计的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最好是逆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问题。例如历史课的开始,向学生介绍地球文明起源的几种说法与四大文明古国,随即提出既然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亚非,为什么现在最发达地区却在欧美呢?问题一提出,就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能有跃跃欲试的心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要抓住时机留下“空隙”,让学生去填充;设置“屏障”,引导学生去攻破;布下“疑点”,促使学生去解答;设下“悬念”,吸引学生溯本求源,从而促使学生去创新。

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保证。

“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可靠保证。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不同的学生可能有着不同的推理和判断的思维途径,有时会不自觉地萌发出一些奇异的与众不同的“思想火花”。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重视他们的创造性成果,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从确信无疑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发现问题,独创己见。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例如有学生学隋唐历史时认为: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在以往著述中,很少提及。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

五、开放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升华。

开放式课堂要求教师彻底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和程式,更多地采用如“小组辩论”,“角色扮演模拟历史情境”,“问题探究发现”等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活动内容和开放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自主质疑、探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知、练能、增信、创新。如对拿破仑的评价,它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机会,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印发有关拿破仑的材料,使学生在课外进行研究式学习,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再将他们的观点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就他们的典型观点组织一场小型的辩论赛,辩论中,对拿破仑的评价进行了唇枪舌战,气氛热烈,这样他们在自主学习,质疑,辩论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课本结论的理解,又培养了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和懂得怎样学历史。

教育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是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的,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是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去不断地研究和探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适合时代和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