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合作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怎样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合作能力

李亲红

李亲红

〔摘要〕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应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数学合作能力就是通过数学语言,利用数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来传递信息、情感和观念的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创设合作环境及氛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合作意识,搞好合作评价。

〔关键词〕数学语言情感教育评价合作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数学合作能力就是通过数学语言,利用数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来传递信息、情感和观念的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1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及氛围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时不妨可以精心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1分组要科学。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人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组与组之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学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我们教师辅导。

1.2时机要讲究。合作学习知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它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相应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要考虑这个环节中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务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设置这个环节,千万不要使之流于形式。

1.3任务要明确。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设置的合作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

1.4时间要留足。教师要根据“合作”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考虑、讨论、探究的时间。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合作学习匆匆而过。特别是当孩子正在讨论探究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1.5习惯要培养。合作探究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要使这两个作用相辅相成,我们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1.5.1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的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热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好效果而努力。

1.5.2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1.5.3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研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1.5.4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习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2加强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他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的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3引导学生进行“做”数学中的合作

就是引导学生“做”数学,在课堂中做题,做数学实验都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选定注意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3.1“做”数学引导学生“问”。“问”是“探”之开端和主线,为了让学生能“问”,教师应该创设适合学生实际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找到必要的数学信息,去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问题情境是“做”数学的起点、开端和主线。能否创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是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情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

3.2“做”数学引导学生“悟”。“悟”是数学以及其他任何学习的重要阶段。“悟”一般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领悟或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质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悟”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结果。当学生有所“悟”的时候,才是真的有所收获。而“悟”不能有别人说出、或代替,而必须是在主观努力之下的自身的一种体验和顿悟。教师只能通过合理的情景创设,合理的原型启发,引导他们自己去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也不是简单的暗示或引诱。要采取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来“悟”。

3.3“做”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要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见,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首要的和基本的目标,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

因此,引导学生“做”数学,整个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其能动作用,巧到好处的去引导,充分发挥各自角色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时,不是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讨论、合作,而是有选择,有目的的针对一些开拓思维,展开想象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讨论是教师不是袖手旁观,而是适当引导提示,让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讨论时师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感到不拘束,他们积极发表自__己的看法,想到什么说什么,气氛活跃,比讲课时一问一答,只问不答效果好得多,学生轻松、和谐的从同伴身上汲取知识,学到知识。

5完成学生数学合作的评价,激励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合作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应视差异为常事,不能渴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同样程度的成功。不能急于给学生个体下结论,应着眼于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挖掘其潜能。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合作中对数学学习的积极姿态,关注其能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必须自己学会评价,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纵向、横向比较。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学会自我调控数学合作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合作的价值,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就可以发挥数学合作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交往合作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等.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李袆.课堂数学合作研究综述,2005.8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二曲镇西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