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6
/ 2

品管圈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梁学芬

(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东海222300)

【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即质量控制循环降低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共计82名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号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品管圈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护理效果以及护理人员的专业化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开展品管圈后护理人员在专业化手法以及理论知识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且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肿瘤疾病的并发现象,同时显著的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品管圈;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0-0231-02

品管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层次性护理干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能力,在临床上的输液过程中品管圈得到了广泛应用[1-2]。静脉留置针在目前作为一种常见的输液器材,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能够有效的在体内留置超过48h,同时如果患者在临床上出现一定的意外现象,则需要实施非计划拔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延误到拔管的效果,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以及心理负担等[3-4]。因此,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分析当前2年内我院收收治的共计82名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品管圈在非计划拔管率的相关治疗方面的作用,具体的数据资料情况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共计82名肿瘤患者作为受试者,所有的患均通过我院的CT诊断及X线诊断符合肿瘤的检查标准,同时所有的患者均排除严重的精神类障碍、肝肾功能障碍以及沟通问题等。将所有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人数共计42名,男性人数31名,女性人数11名,年龄为2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1±4.2。观察组人数共计42名,男性人数30名,女性人数12名,年龄为24~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5.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如性别及年龄等方面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同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试验研究过程,符合伦理委员会的认可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联合管理办法。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品管圈护理干预方式,首先成立品管圈护理小组,设定原则为自愿参加、自愿结合等,同时小组成员应当保证在8人以内,圈内小组长1名,其他为护士人员。对本次的实验研究过程确定好具体的主题为肿瘤患者的静脉留置针分计划拔管率控制。

首先行一定的风险预评估,确定好具体的原因后应当实施相应的对策以及计划,首先加强科内培训工作以及考核工作,同时对肿瘤的常用药物进行充分的了解,熟悉留置针的监考教育流程等。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规范,结合科室当中的实际情况制定留置针置管的具体流程,年轻的护士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当进行相应的考核为患者的留置针操作提供一个更加优质化的结果,加强留置针操作的监督等。

1.3观察指标

首先对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分析。其次对两组护士人员的专业化能力分析,以1~10分为基础,包括责任心、沟通能力、专业化水平、积极性、团队精神方面。最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满意度通过患者的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以1~100分为界限,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同时满意度通过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方面进行界定。满意度=(满意人数+一般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软件的处理和分析,资料通过组间比较形式进行,计量资料以“x-±s”形式显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比较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静脉留置针能够在患者体内保持时间超过48h以上,如果在没有意外情况的发生下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承受的疼痛,提升疾病治疗期间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治疗质量等[5-6]。如果发生意外,往往需要实施非计划拔管操作,这样情况下往往会对患者的疾病治疗造成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显著的降低了治疗的效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7]。

因此,针对当前静脉留置针的非计划拔管情况应当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品管圈方式,在护理期间围绕可能造成非计划拔管的一系列因素以及危险方面进行一定的讨论和分析,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并且从护理人员的相关角度出发来探究是否是护士人员护理问题以及局限性等,在落实好相关的操作以及实施措施之后,应当将规范化的操作制度化,有效的提升工作的效果等[8]。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在整体的静脉针留置非计划拔管率上显著的降低,非计划拔管率为12.20%,而对照组在非计划拔管率方面为51.22%。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同时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的整体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相比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在当前研究过程中,吴燕平[9]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方面的控制来看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为1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5%,同时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操作能力,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肿瘤患者的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化能力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瑶,郭锦材.品管圈活动在疼痛康复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51-53.

[2]邓永敏,许晓丽,尹红伟,等.品管圈在小儿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06):728-731.

[3]伏虹,季春雷.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0):190-192.

[4]岳玉慧,位亚丽,梁迎接,等.“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普外科静脉输液外渗率的效果观察[N].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4(01):70-71.

[5]王细荣,李仁德.研究生文检课中的学术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基于品管圈活动的思路[J].图书馆杂志,2016,35(03):26-32.

[6]侯晓敏,张军花,秦再生,等.提高手术安全核查正确实施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01):63-65.

[7]石伯欣.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交班时间及漏项情况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01):98-100.

[8]邓明琼.品管圈活动对藏区医院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8):105-107.

[9]吴燕平,林征.应用品管圈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06):62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