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田婷婷王平革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河北邢台054001

摘要:目的:为了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感染发生率,探讨和研究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抽签的方法从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患儿中挑选13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入组的1386例患儿发生122例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NI率)为8.80%;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常见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构成比分别为17(12.27%)、14(10.10%)和14(10.10%)。通过单因素分析NICU危险因素发现,胎龄、体质量、是否接受辅助通气、男性、是否置尿管和NICU院内感染发生紧密相关;其中胎龄在37周以下、体重低于1.5kg、接受辅助呼吸以及留置尿管是诱发NICU院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NICU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对诱发其发生的独立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危险因素

在临床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或者极低体重儿很容易罹患院内感染,在干扰患儿生长发育的同时,也降低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1]。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的新感染,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死亡新生儿中有约33%的死于感染[2]。为了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感染发生率,我院对2016年7月-2017年7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3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抽签的方法从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患儿中挑选13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其中包括院内感染新生儿122例,且符合卫计委最新拟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新生儿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入组的患儿包括男800例和女586例;胎龄(28-40)周,平均(32.4±0.5)周;感染部位:呼吸和血液系统各为48例,消化和泌尿系统各为12例,脐部感染2例。

1.2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入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统计内容包括:胎龄、性别、出生时体重、接受侵入性操作、感染部位、药敏试验结果等。其中血培养和细菌培养由本院检验科承担。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通过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构成比表示,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表明,入组的1386例患儿发生122例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NI率)为8.80%;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常见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构成比分别为17(12.27%)、14(10.10%)和14(10.10%)。通过单因素分析NICU危险因素发现,胎龄、体质量、是否接受辅助通气、性别、是否置尿管和NICU院内感染发生紧密相关;将是否发生院内感染作为因变量,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赋值,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胎龄在37周以内、体重低于1.5kg、接受辅助呼吸以及留置尿管是诱发NICU院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28、37.92、23.15和3.72)(见表1,2)。

3讨论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各项免疫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因此很容易感染各种致病菌,而部分病情危重的患儿,还需接受各种有创诊疗,进一步增加感染的就率,因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目前临床公认的院内感染高发区[3]。此次研究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NI率)为8.80%,这和多数研究数据相一致,而近年来统计表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此次研究中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常见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三者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7(12.27%)、14(10.10%)和14(10.10%),这和麦菁芸的研究数据基本保持一致,而最新文献指出,近年来真菌感染发生率有所上升,考虑和侵袭性操作增加有关。此次研究发现,胎龄在37周以内、体重低于1.5kg、接受辅助呼吸以及留置尿管是诱发NICU院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和多数报道相一致。进行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置尿管等都会将鼻腔、尿道口等部位的致病菌带至气管和尿道,从而引发感染发生[4]。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其免疫功能不完善,自身疾病以及并发症会进一步造成免疫力降低,因此很容易造成致病菌的入侵[5]。总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临床应重视院内感染的诱发因素,最大限度降低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秋平,马倩倩,封志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防控现状与对策思考[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9):761-766.

[2]陈历耋,傅万海,游楚明,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3,16(10):611-613.

[3]陈幼华,罗晋倾.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43-45.

[4]班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64-65.

[5]陈历耋,傅万海,游楚明,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2):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