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3

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效果

马洪芳

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其活动能力尽快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1]。近年来,脑卒中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比较高,且发病急,具有较高致残率,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偏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个别患者甚至出现抑郁症状[2]。由于脑卒中对人类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危害。因此,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康复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对于偏瘫患者,能够促使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3]。为了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疗效,笔者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且自愿接受此次治疗,排除非脑卒中引起的偏瘫病例。将所有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为(62.34±4.32)岁,脑出血19例,脑梗死21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为(60.62±5.31)岁,脑出血22例,脑梗死18例。两组在基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以及脱水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以及肢体功能锻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由于脑卒中发病比较急,患者在思想上一时难以接受疾病带来的打击,心理十分痛苦。在此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亲切安抚患者,并和患者进行沟通,为其讲述接受医护的重要性,使患者勇敢面对生活,积极接受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为患者讲述相关成功病例,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②患肢功能的锻炼。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患者病情处于急性期时要尽量卧床休息,使肢体保持合适的位置,避免患肢关节脱位变形。若体位为仰卧位,可以将上肢放在枕头上。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按时翻身,将健侧、患侧交替,其中患侧卧位时要尽量避免患肩被压迫,可以使其前伸,并将患肢处于功能位。同时要对患肢进行按摩,手法要轻柔,肌张力比较低的患者则要进行揉捏。加强患肢的被动运动,每天3次以上,循序渐进,直到患者可以进行主动运动。③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包括搭积木、拨算珠以及投球等,并指导患者自己穿衣、脱衣、上厕所、刷牙以及吃饭;对吞咽困难的患者,要进行进食锻炼。④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叮嘱其及家属坚持进行肢体功能的锻炼,促进健康的恢复。

1.3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根据Barthel指数法(MBI)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Barthel指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恢复越好,可独立生活,依赖性低。良:61分及以上,生活能够自理;中度残疾:41~60分,生活基本能自理,但还是需要帮助;重度残疾:21~40分,基本难以独立生活,依赖感比较强;完全残疾:低于20分,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帮助。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结果

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61分患者有28例,占70%,对照组有10例,占25%,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残率比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并降低其生活质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时,功能康复训练十分重要。有研究结果显示,当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损伤部位的周围神经细胞也会逐渐衰竭,早期康复治疗利于这些细胞的复活,提高患者康复几率[4]。康复护理是结合康复医学神经功能原理,对偏瘫患者实施的全面、科学的护理模式。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其患肢进行功能锻炼,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增强独立性[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后,其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评分高于61分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为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其生活能能力。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其活动能力尽快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江雪英.早期康复与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1,(9):1541-1542.

[2]沈敏鎏,倪英,王昳丽,等.应用康复操实施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延续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37.

[3]曾广灿.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探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7):155-157.

[4]高晓阳,戴玲.护理工作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认知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1147-1149,1152.

[5]陈梅花,蓝琼好,李敏红,等.协同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强化步行基本功训练的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4):364-366.

1541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其活动能力尽快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1]。近年来,脑卒中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比较高,且发病急,具有较高致残率,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偏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个别患者甚至出现抑郁症状[2]。由于脑卒中对人类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危害。因此,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康复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对于偏瘫患者,能够促使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3]。为了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疗效,笔者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且自愿接受此次治疗,排除非脑卒中引起的偏瘫病例。将所有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为(62.34±4.32)岁,脑出血19例,脑梗死21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为(60.62±5.31)岁,脑出血22例,脑梗死18例。两组在基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以及脱水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以及肢体功能锻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由于脑卒中发病比较急,患者在思想上一时难以接受疾病带来的打击,心理十分痛苦。在此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亲切安抚患者,并和患者进行沟通,为其讲述接受医护的重要性,使患者勇敢面对生活,积极接受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为患者讲述相关成功病例,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②患肢功能的锻炼。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患者病情处于急性期时要尽量卧床休息,使肢体保持合适的位置,避免患肢关节脱位变形。若体位为仰卧位,可以将上肢放在枕头上。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按时翻身,将健侧、患侧交替,其中患侧卧位时要尽量避免患肩被压迫,可以使其前伸,并将患肢处于功能位。同时要对患肢进行按摩,手法要轻柔,肌张力比较低的患者则要进行揉捏。加强患肢的被动运动,每天3次以上,循序渐进,直到患者可以进行主动运动。③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包括搭积木、拨算珠以及投球等,并指导患者自己穿衣、脱衣、上厕所、刷牙以及吃饭;对吞咽困难的患者,要进行进食锻炼。④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叮嘱其及家属坚持进行肢体功能的锻炼,促进健康的恢复。

1.3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根据Barthel指数法(MBI)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Barthel指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恢复越好,可独立生活,依赖性低。良:61分及以上,生活能够自理;中度残疾:41~60分,生活基本能自理,但还是需要帮助;重度残疾:21~40分,基本难以独立生活,依赖感比较强;完全残疾:低于20分,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帮助。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结果

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61分患者有28例,占70%,对照组有10例,占25%,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残率比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并降低其生活质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时,功能康复训练十分重要。有研究结果显示,当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损伤部位的周围神经细胞也会逐渐衰竭,早期康复治疗利于这些细胞的复活,提高患者康复几率[4]。康复护理是结合康复医学神经功能原理,对偏瘫患者实施的全面、科学的护理模式。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其患肢进行功能锻炼,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增强独立性[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后,其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评分高于61分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为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其生活能能力。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其活动能力尽快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江雪英.早期康复与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1,(9):1541-1542.

[2]沈敏鎏,倪英,王昳丽,等.应用康复操实施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延续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37.

[3]曾广灿.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探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7):155-157.

[4]高晓阳,戴玲.护理工作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认知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1147-1149,1152.

[5]陈梅花,蓝琼好,李敏红,等.协同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强化步行基本功训练的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4):36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