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问题分析及管理对策

/ 2

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问题分析及管理对策

徐华静张凤

上海市宝山区大场医院门诊口腔科上海200444

【摘要】护士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人员,其职责是向病人提供良好的身心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以及对护士身心耗竭综合征概念的提出,只有强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才能确保护士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目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精神压力来源很多,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分析;管理对策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民群众健康观念的转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承受着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健康需求带来的压力,使其身体处于亚键康状态,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作为护理管理者,只有高度关注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问题,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

1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原因

1.1工作压力

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的执行医嘱,而是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方位护理。既要动口、动手,又要动脑、动腿,除承担对患者的日常观察、治疗、护理、健康指导外,还要面对复杂的临床情况,需消耗大量的脑力和体力。护理人力不足,导致护士上一轮夜班造成的疲劳还没恢复,下一轮夜班就倒来,体力长期透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医保的启动后,患者逐年上升,护理工作量急剧上涨。加之后勤保障支持不力,护士还要承担大量的非护理性工作,护理人力资源利用率低下,各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量差异较大,人员配置比例区别不大,造成忙闲不均。护士排班缺乏弹性,采用8小时工作制,下午工作量相对减少,有时又显得护理人力浪费[1]。

同时,病人的病痛、伤亡增加了护士的情绪控制负担。护士在工作中直接、频繁地面对病人的病痛、死亡以及亲属失去亲人等极端痛苦的场面,易产生同情、悲伤等不愉快的心理体验,给护士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2生活压力

护理人员均为女性,怀孕、休产假及身体疾病等原因,既要承担繁重的护理工作,又要照顾好家庭。频繁倒夜班既扰乱了个人的生物钟节律,又扰乱了家人的生活规律如吃饭无规律、休息无规律等。父母的照顾、子女的教育需要大量的精力,有时感觉力不从心。

1.3心理压力

面对来自病人、社会、医院的高期望值;《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的实施,给护士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第一,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一旦发生护理纠纷时,病人或家属往往抓住护士的一些小问题大加发挥。特别是遇到情绪激动且有过激行为的病人或家属时,护士不仅要保持冷静的心情去面对,还要用平和的心态去解决问题。护士强压自身的感受而作出妥协,在经历伤害后使护士觉得特别缺乏安全感。少数病人或家属对护士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尊重,动不动就投诉或起诉,使护士的心理压力增大。第二,专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士被赋予多元化的角色,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充实提高自己,使心理压力增加。第三,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差:护理工作有服务行业的性质,但与服务行业相比,护理工作更紧张、繁重,即使与其他服务行业人员如售货员、宾馆服务员相比,护士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忍耐和付出,需要付出更多的宽容与爱心。然而护士的平均学历远高于其他服务行业人员,这种反差使有些护士感到心理不平衡。

2相应的管理对策

2.1加强文化建设,改善护理工作环境

管理者应重视护士工作、生活的环境,重视文化建设和职业特点教育,开展温馨病房,改变过去单一的白色调,可用彩色、花卉、制作艺术的宣传栏、壁画及护士的自制作品装扮病区和生活区,组织读书会、郊游、聚会等趣味活动改善压抑的氛围,根据护士不同的工作时段和适应能力合理分配工作,避免直接的不良刺激。职业文化的打造是灵魂,是工作价值的培养,可锻炼其意志力和执行力,应常抓不懈。

2.2护士自身能力的培养

护士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与管理部门、同事之间的良性沟通,坦诚、豁达、不封闭自己。真诚地尊重每一位病人,通过沉稳自然的仪表、端庄大方的举比、亲切感人的话语,与病人建立良好关系。

2.3强化法律意识,加强自我防护

护士应该学习医疗事故防范条例,深入学习法律法规,要有敏锐的职业防范意识,培养自己准确的事态发展预测能力。在与病人沟通时要充分注意技巧,在与病人做健康宣教时尽量详细全而尤其是对于存在着安全隐患的病人。

2.4合理人员配备优化工作流程

积极完善临床护理人员的编配比例和医院的后勤支持系统,让护士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转移到专业性工作上来,把护士从真正意义上还给病人,改革工作服务流程,实行弹性工作制,对有疾患的护理人员应主动调整适宜的工作岗位,体现组织的关心,稳定护理队伍。

2.5加强护理宣传力度,提升护理职业价值

应高度重视社会对护理职业的正面宣传,利用各种途径普及医学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医院成立医患沟通工作办公室,组织成员中应有护理专业人员,避免矛盾直接指向护士个体。加强护士职业责任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沟通技巧,学习法律法规,维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和安全[2]。

2.6创新管理模式,尊重护理专业特色

各级管理者应积极推进护理管理模式的改革,在护士职称晋升、专科培养、提升选拔等各方面应遵循重学历而不唯学历、重理论而不唯理论,充分尊重临床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体现护理实践性学科的特点,发挥她们的专业才能。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的综合培养,加强日常工作的督导和帮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检查、考试、技能比武等。

而对新的医疗挑战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需求,要稳定护理专业和维护护士的权益,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人们高度关注和关心,以便更好地为百姓的健康服务[3]。

结束语

总之,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重视,同时护士自身的调整也起着重要作用。管理人员应从做好护理工作人员上岗前的心理准备,加强在岗护理人员心理状态的调整,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三方面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应对策,不仅有利于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对于提升护理质量,促进全民健康事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仕彩.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改善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5:212.

[2]宋金霞,刘成娟,孙桂霞,陈锋,刘爱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问题分析及管理对策[J].齐鲁医学杂志,2011,03:267-268.

[3]高凤英.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原因及对策[J].中外妇儿健康,2011,0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