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艺术性与爱国情操的完美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1

高度艺术性与爱国情操的完美结合

彭孟

———从肖邦练习曲及其创作特征看其美学表现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的肖邦是一位杰出的钢琴音乐大师,被誉为钢琴诗人,他的钢琴创作在浪漫主义时期达到了最高成就。其练习曲高度的艺术性与他强烈的爱国情操完美的结合起来,令人叹为观止,其美学表现也是充分的体现了浪漫乐派的美学特征,故笔者将视野投入此处,以求更加全面深刻的学习和了解浪漫学派的美学特征和表现。

【关键词】肖邦,练习曲,艺术性与爱国情操结合,美学表现

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曲家之一,在钢琴创作领域有着他人无法比拟的地位和重要贡献。笔者将视野投入肖邦的练习曲创作,试图从中分析其创作特征,领悟其美学表现,以便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浪漫乐派的美学特征及其表现。

一、肖邦的音乐创作特点

肖邦(F.Chopin,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的创作几乎全部都是为钢琴而写的。在钢琴艺术史上,像肖邦这样将全部生涯献给钢琴创作的音乐大师是独一无二的。他是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的创造者之一,和声语言为十九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音乐既有浓郁的波兰民族风格,又有高贵的诗人气质,是历史上最有独创性的音乐家之一。肖邦重视调的色彩,调性的变化常起到明暗对比的作用;在半音阶和声运用上的创造,不协和音不准备地进入,有时甚至不加解决,则被认为是印象派的先驱。节奏带民族特征,爱用自由节奏;钢琴踏板的有效运用,也大大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他的钢琴音乐中,拿波里六和弦、增六和弦、属七系列和减七系列和弦以及属九和弦层出不穷,大大加强了和声的色彩功能。

二、肖邦的练习曲创作

肖邦创作的练习曲一共有27首,分为三个部分:1828年至1833年创作的十二首(OP.10);1833年至1837年创作的十二首(OP.25);及1840年写的f小调、降A大调、降D大调三首。这些练习曲中都含有深刻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上反映出作曲家的思想感情,但并不是每一首练习曲都有同样高的价值和同样丰富的内容。在1833年之前所写的练习曲中,比较有价值的作品是第十号第三首(E大调)、第九首(e小调)、第十二首(c小调)等。1833年之后的练习曲中,比较优秀的则是作品第二十五主题中半音进行的音调甜美而舒畅,呈现了温柔抒情的韵律。左右手也不在是单调的四分音符了,偶尔也出现了二分音符,拉长了舞曲的旋律,使欢快的旋律暂时得到休息,表现了舞者在跳着缓慢的舞步,给人一种遐想,进一步感受华丽的舞会。第五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再次展现豪华的舞蹈场面,C接着重现了各主题的片段,左手突出了和弦,把舞曲推向了高潮,加强了旋律性。左右手虽然是重复前面的旋律但是都使用了大和弦,使声音饱满,而不是前面的单纯的旋律,把华丽的定义释放到最完善。在最后音阶式的推动下把乐曲推向结尾,仿佛把快乐和激情要在最后一刻释放出来。尤其是最后结尾的三个和弦是高潮的结束,也是舞曲的点睛之作,也是把华丽圆舞曲保持到最后的标志。最后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通过对肖邦钢琴音乐作品艺术特征的分析和归纳,我认为:肖邦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每一个局部元素,都是他为表达某种特定的内容和风格所精心选择的,这些元素客观地解释了抒情性音乐的创作风格和演奏特色。肖邦出色地抓住了能使抒情性音乐显示出个性特色的关键局部元素,以他“钢琴诗人”独具个性的“无学派”音乐语言,用自己的声音呼应了那场席卷整个欧洲大陆以强调感情宣泄,以追求自由、运动和激情为目标,追求永恒、无穷和自我超越的浪漫主义精神运动。肖邦对钢琴抒情性音乐不同表现性能的探索,为后人展现了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阿·海德利、莫·布朗等著:《肖邦传》,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版。

[2]$斯·洛巴切夫斯卡著:《肖邦对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贡献》,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年版。

[3],玛采尔著:《论旋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4]$鲍里斯·阿萨菲耶夫著:《音调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

[5],A.索洛甫捷夫著:《肖邦的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版。

[6]$约瑟夫·霍敏斯基著:《肖邦的作曲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年版。

[7]$丽萨著:《肖邦作品中的民族风格》,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年版。

[8]帕斯哈洛夫著:《肖邦创作中的民间音乐因素》,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年版。

作者简介:

河北大学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家口教育学院艺术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