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网络使我欢喜使我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3

现代化的网络使我欢喜使我忧

梅秋霞

梅秋霞浙江省瑞安市广场中学325200

摘要:网络是时代的产物,强烈的时代感和刺激感吸引着一代代学生,并随风潜入、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网络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必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网络,了解和引导它,兴利除弊,因势利导,使之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促进者。本文就对网络的认识、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及如何利用网络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浅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网络认识影响利用思想道德教育

一、对网络的认识

网络,英文一般翻译为internet、network,简单来说,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网络深深地吸引着未成年人。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未成年人最喜爱的媒体排名中,25.44%的未成年人选择电脑游戏为自己的最爱,选择网络的有14.46%,两者相加有40%,是电视和报纸之和23%的近两倍。

二、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现代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他们早已超出了父辈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单纯,而是走向丰富,走向多元。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

1.积极方面

(1)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天地。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学生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如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爆发。为了学生的安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和其他学校一样给学生放了假。但放了假,学习怎么办?学校领导决定开通可以容纳全校4000多学生同时同步上网学习的“三维网校”。放假后,学校的网站依旧像往常一样,甚至比以前还忙碌。学生还是那样每天按时来上学:到“学习中心”听课;到“作业中心”下载当天的作业;到“资料中心”取练习试卷;有了问题可以去“论坛答疑”提问;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以在“在线辅导”与老师对话;如果A班学生想听B班老师的课,点一下“课件点播”就行,如果B班学生想参与A班的学科讨论,不用“敲门”就可以进来。虽然“非典”让学生离开了校园,却让学生从现实的校园走进了虚拟的校园。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学生们恣意地遨游,他们在快乐中学到了更多知识;虽然大家不在一起,但通过网络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小小的网络让大家的心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2)网络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现在无论校内校外,网络对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开阔其视野,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如学生在空闲时间常常借助于网上聊天室等方式广交朋友,互相交流,参与校园热点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表达自身对校园生活的思考。

俗话说:“窗户打开了,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趁机而入。”网络上难免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

2.消极影响

首先会使学生沉溺其中,影响学业与健康成长。学生沉迷于网络及游戏,会影响沉迷者的身心健康。调查显示:玩电子游戏后感到眼睛痛的占36%;脖子酸痛的占27%;头晕的占15%。“网络成瘾症”可导致躯体疾病的发生,造成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内激素分泌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紧张性头痛、焦虑、忧郁等,甚至猝死。另外,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各方面都处在发展过程中。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自我控制能力、对外界事物的辨别、批判能力不高。学生一旦对网络上流行的某种游戏产生了兴趣,常常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如现在流行的QQ农场,有些学生半夜起来偷菜种菜,过分的沉溺直接干扰着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影响着学业成绩与健康成长。

其次会使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紊乱,造成他们的价值观危机。当前的网络往往推销一种经过包装和夸大的低俗的意识形态、价值理念,这些会瓦解我们教育主渠道的权威性,毁掉我们构建的真善美的标准,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巨大冲击,造成学生的价值观危机,使学生自我迷失。如现在许多学生留恋网络虚拟的社会,特别是现今比较流行的网络同居,由于没有实行实名制,许多的学生都有参与。这样会使他们混淆现实与虚拟的界线,使他们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弱化,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

最后会使学生产生性别角色心理问题,形成不健康的性观念和扭曲的性心理。曾经看过一篇报道:弟弟在念中学,最近一段时间,弟弟变得神神秘秘,总是称钱不够花。开始,以为学校有什么活动,需要花钱,也就没有在意。后来,弟弟花钱越来越多,终于引起警觉。查出来原来是去上网,并且上色情网站。看了这篇报道,谁都会揪心。中学生正处在美妙的青春花季,随着性生理成熟的到来,他们的性意识开始觉醒和萌发。他们渴望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性知识,可左顾右盼,发觉课本中只是最简单的生理常识,而家长在回答自己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时又总是遮遮掩掩,询问别人又羞于出口,于是只好通过其它途径去寻求各种信息源。而上网浏览成了首要选择。在网络上,要得到含有色情内容的图片、数字影像、文字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目前世界上的色情信息网站多如牛毛,并且可以随便点击,这对自制力较差、正处于性意识确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的学生来讲,可谓贻害无穷。

网络有利有弊,但公正地说,网络本身是无罪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善加利用。作为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避免和转化它的消极作用。

三、利用网络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1.利用网络区别于常规的交流方式,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能“近朱者赤”

如我班的一个事例:一位外地男生突然不来上课,打开通讯录,电话号码是错误的,地址不详细。时间不等人,一分一秒地过去,而我像热窝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怕孩子出事。这时我想到了现代化网络,在班上打听到了他的QQ号码。由于担心这孩子的心里话、心里事回避我,于是我就要了一个与他是QQ好友的同班同学小红的QQ号码,并且以小红的身份跟他聊,聊着聊着,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这孩子有点厌学情绪,觉得读书无趣,况且放学回家路上撞了电动车,手有点伤,心里很委屈。通过QQ交流,让他认识到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他第二天就过来上课了,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从此再也没有旷课过。通过QQ交流,问清了电话号码,联系上了家长,家长带他看了医生,心理得到了抚慰。现代化的网络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利用校园网络实践教育活动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德育主流

要大力开展网络实践教育活动,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正面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在实践中感受到正确使用网络的巨大益处,因势利导,激发其学习兴趣,挖掘其创作潜能,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真正用途。可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软件应用比赛,如学生Flash设计比赛、学生网上主题写作活动、网页制作比赛、网上主题绘画比赛活动,还可以创建网上论坛、网上黑板报等各类健康的网上活动。像网上作文,我就向学生介绍了几个网址,如中国作文网、小荷作文网、秋千作文网、创新作文网等,要求学生把作文发表在上面,相互浏览并且以发帖子的形式点评作文。通过这种交流,使他们能取长补短、吸取意见,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类似的活动,将学生的兴趣点从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吸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抛弃了低级嗜好,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养。

另外,为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可举办一系列以“文明上网”或“如何对待网络”等为主题的活动,宣传遵守网络道德,倡导绿色上网。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迁移默化地接受心灵的教育,最终将正确的网络行为内化为自身自觉的行为。在我们班有几个男生是电脑游戏的忠实拥护者。你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当以学业为重,网络游戏非吾学子常玩之处,希望大家能“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他当面答应得很好,但是过几天,又恢复原样了。我想教育只有触及心灵才可能有效果。对于像上网打游戏这类事情,解铃还需系铃人,对他们正确地加以引导、宣传,深入、耐心地做好工作,让他们自己认识到缺点,不断改进自己,说不定效果更好。于是经过准备,就在班会课上举行辩论赛,正方观点是“上网利大于弊”,反方观点是“上网弊大于利”。我特意邀请了那几个学生担任反方辩手,让他们自己去意识和体会上网带来的弊与利。让他们能体会到: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的海量信息吸引着他们,激发着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缺乏自制力和分辨力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误导,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次辩论赛后,那几条“网虫”主动来找我,谈他们的体会,保证今后不再上网打游戏了,并请全班同学作监督人。

3.帮助家长认识网络,使家庭教育成为网络德育的后备力量

家庭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从人的出生到死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家长可以在平时的家庭活动中起到引导和监督的重要作用,在学校之外取得家长的支持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我会经常联系家长,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电话联系、书面联系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校外的上网情况,与家长一起交流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并讨论对策;另一方面我会纠正家长对子女上网那种“谈虎色变”的错误认识,使他们明白不让学生“触网”是不对的。在信息社会里,不让学生接触电脑就等于剥夺了他们的学习权利。更何况堵也堵不住,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还是会影响到学生,关键在于引导,引导学生在资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里提高判断能力、增强自控能力。我建议家长不要怕孩子犯错误,要监督和引导并重。我还和家长商量了几个对策:①控制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一天不超过1小时,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另外申请;②经常了解孩子的网上交友情况,以免误交损友;③向家长介绍几个对学习有帮助的网址,如中国中小学教育网、精英网、中国少年雏鹰网等。要让家长懂得在网络这个知识宝库中孩子到底能做些什么、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利用网络来帮助孩子学习等。

另外,提倡家长也要上网,了解网络知识,提高自己教育管理子女上网的能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强学生正确的上网意识。家长应该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能引导孩子正确上网,发挥网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尽力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渗透到了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网络的普及也改变着人们,特别是学生,如何面对网络已成为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德育新课题。作为教育者,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在认真研究、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使网络为我所用,全面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2]《中学课程改革巡礼》.金梭丛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3]《温州教育》.温州市教育局主办,2008年,7-8。

[4]江锋《新班主任带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北方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

[5]朱永新《享受与幸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