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配合艾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中医推拿配合艾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刘殿波

南京咸慈中医院210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慢性胃炎采用中医推拿联合艾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8月之间接收的84例慢性胃炎患者,对所有患者予以中医推拿配合艾灸治疗,观察并评价此疗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84例慢性胃炎患者无效1例,有效15例,显效20例,治愈4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80%。所有患者均对本次治疗耐受,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对慢性胃炎采用中医推拿配合艾灸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中医推拿;艾灸;慢性胃炎;治疗效果

慢性胃炎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指的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萎缩性病变或慢性炎症[1]。此病症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餐后饱胀、食欲减退、反酸、上腹隐痛等消化不良症状或无症状。若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还会出现腹泻、舌炎、消瘦、贫血等表现,少数患者伴随胃黏膜糜烂会存在明显的上腹疼痛症状[2]。慢性胃炎致病因素较多,可通过胃镜检查确诊,西医主要以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为主,但是疗效并不理想。本文选择了84例慢性胃炎患者,予以中医推拿配合艾灸治疗方法,效果较好,具体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8月之间接收的84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女性患者44例,男性患者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4例,萎缩性胃炎10例,肥厚性胃炎1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3例;患者年龄最低19岁,最高70岁,平均年龄(46.95±10.9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8年,平均病程(6.95±2.16)年。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胃炎临床诊断标准;②经胃镜检查黏膜水肿、充血,病变位置黏膜呈现花斑状或红白相间;③存在呕吐、恶心、泛酸、嗳气、疲乏、食欲减退、上腹部疼痛或不适表现;④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未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在治疗过程中未经医师同意擅自停止治疗;③近1个月内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④合并脑、肾、心、肝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

1.2方法

1.2.1中医推拿方法

主调经络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等;主调部位包括腹部,胃脘部,背部。①腹部揉按法:手掌保持螺旋形对腹部进行揉按,从而促进胃肠道消化,应注意揉按应达到内动外不动;②腹部抹运法:沿着任脉走向使用双手掌根对腹部进行交替抹揉;③腹部排压点穴法:沿着胃经、任脉从上至下使用双手拇指排压经穴,疏通经络;④腹部分运法:尽力张开双手四指与拇指,分别对下脘、中脘及上脘部进行按揉;⑤腹部震颤法:对关元、中脘等穴位使用震颤法震颤,以此来扶正祛邪。以上方法时间均在10~15min为宜,力度由轻逐渐加重。⑥胃经通利法:以拇指沿胃经循行,足三里至解溪内庭,做反复按揉,在重点穴位和阿是穴做重点手法刺激。⑦脾经调和法:沿阴陵泉、三阴交至公孙太白循行,做拇指推、按、揉操作手法,重点处理阳性点。⑧背俞调和法:以掌根大鱼际和拇指推、按、揉下背部,重点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华佗夹脊部位为主。

1.2.2艾灸疗法

主要穴位包括太白、足三里、中脘、神阙、气海、关元、脾俞、胃俞等穴位,太白、足三里、脾俞、胃俞采用悬灸法,每穴悬灸3——5分钟;气海、关元采用艾炷灸,每穴3——5壮,以局部皮肤温热、潮红、不起泡为宜;神阙、中脘采用隔姜灸,隔日1次,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3~5个疗程。

1.3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对慢性胃炎疗效进行评定:患者治疗后近胃镜检查原病灶无明显变化,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视为无效;患者治疗后经胃镜检查原病灶部分改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观察6个月以上偶尔存在不适感视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经胃镜检查原发病灶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无新病损,至少1年未发生异常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经胃镜检查原发病灶完全消失,无临床症状,上消化道无异常,至少1年未复发视为治愈。

2、结果

本组84例慢性胃炎患者无效1例,占比1.19%;有效15例,占比17.85%;显效20例,占比23.80%;治愈48例,占比57.14%,治疗总有效率为98.80%。所有患者均对本次治疗耐受,无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慢性胃炎的发生与个体长期饮用咖啡喝浓茶导致胃黏膜被破坏、饮食不规律、感染幽门螺杆菌、环境发生变化、精神焦虑、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等多种因素有关[4]。此病症具有病情反复、病程较长等临床特点,相关资料显示在各种胃病发病率中,慢性胃炎居于首位。目前西医治疗此病症以胃黏膜保护剂、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抑酸或制酸制剂、解痉或促胃动力药物、胃肠激素类药物为主,均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是慢性胃炎病程较长,患者需要长时期用药,这也显著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中间慢性胃炎归于“胃脘痛”范畴,病机为正虚邪实,脾胃是后天之本,当脾胃功能发生失调后,胃肠中积聚水谷精微,郁久化湿成痰,困阻脾胃,时期气虚,加上胃气不足,外邪乘虚入体,最终引发疾病。中医推拿手法具有振奋脾胃之气、调整脏腑经气、通调脾胃功能的效果;艾灸是中医常见的外治疗法之一,借助艾条的药力作用及灸火的热力作用作用于特定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作用。本次研究中以84例慢性胃炎患者为例,对所有患者予以中医推拿配合艾灸疗法,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8.80%,表明此疗法在慢性胃炎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

总而言之,针对慢性胃炎采用中医推拿配合艾灸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红.香砂六君子丸协同“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合Hp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中医药信息,2018,30(5):86-89.

[2]黄静娟,李树斌.中西药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9):1130-1131.

[3]徐纪文.黄芪建中汤辨证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迁延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21(2):142-144.

[4]唐才东,吴琼英.中医辨治慢性胃炎36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5,60(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