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

赖长玲张招莲蓝桂英

赖长玲张招莲蓝桂英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365000

摘要: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存在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提出防护对策。方法: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减少了职业危害因素对护士的伤害。结论:强调职业防护应从预防入手,加强防护知识教育,有效降低职业危害发生率,确保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安全。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防护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负责全院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等工作的科室,对于保证医疗用品及手术器械安全使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根据医院内预防感染管理的要求和对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重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自身安全防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在操作不当时易获得医院感染等职业危害。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在回收、分类、清洗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具、器械和物品的过程中,随时都要与危害因子接触,如果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职业危害暴露。比如:锐器伤、烫伤等,为了避免此类潜在危害的发生,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相关的防护措施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险因子的伤害。现就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进行探讨。

1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1.1生物性危害因素

首先是锐利器械意外伤害: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在回收、分类、清点污染的各类器械、器具过程中,容易接触各种病原体。污染的刀片、针头、剪刀等各种锐利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暴露。据有关资料统计,经常接触血液或经常被针刺伤的工作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的感染机率为2.0%—4.0%;发生率比一般工作人员约高8倍;感染艾滋病的感染机率为0.2%—0.5%;感染丙型肝炎的感染机率为3.0%—10.0%。其次是感染性气溶胶的危害:在进行超声清洗和手工刷洗时,特别是在使用高压气枪、高压水枪过成中,极易产生含病原体的气溶胶。

1.2物理性危害因素

1.2.1高温:夏季高温潮湿,加上压力蒸汽灭菌器蒸馏器、干燥柜等设备,产热多,散热慢。护士在高温中工作易导致烦躁、疲乏、中暑等

1.2.2噪音:消毒供应中心内的噪音主要来源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枪、高压气枪、电锅炉等。

1.2.3棉尘、粉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在打包和制备各种敷料时产生的细小纤维、整理洗涤后的棉质包布等制品时所产生的棉尘,易被吸入而造成呼吸道的伤害。

1.2.4烫伤: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每天要接触压力蒸汽灭菌器、高温、蒸汽、电加热锅炉、干燥柜、清洗消毒机等,如果操作不当极易引起操作人员的烫伤。

1.2.5紫外线辐射损伤的危害:消毒供应中心空气的消毒多采用空气净化消毒器和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紫外线照射到人的皮肤、眼睛,可引起皮肤红斑、结膜炎和角膜炎。臭氧可造成人产生头痛等不适。

1.3化学性损伤因素

1.3.1含氯消毒剂、洗涤剂等在使用时散发的化学性危害因子,可污染工作环境,造成对操作人员皮肤黏膜、呼吸道等的伤害。

1.3.2环氧乙烷:采用环氧乙烷的灭菌间和无菌间内存放大量拆除外包装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其室内可能有残留的环氧乙烷。长期接触于低浓度的环境中会引起神经衰落和功能紊乱、刺激呼吸道导致支气管损伤。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1.3.3心理因素: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期重复操作单一工作,易产生慢性疲劳,灭菌、清洗等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消毒剂散发的刺激性气味产生不良心境。另外,专业职称晋升、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也会给护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失落感

1.4生理因素: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下收下送、长期站立、搬运重物等,极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腰部扭伤等。

1.5主观因素:少数护士对职业危害认识不足,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而受到职业暴露。

2.防护用品

为了防止血液和体液的污染,按照标准预防措施要求,消毒供应中心应配备下列防护用品:防水衣、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手套、口罩、帽子、防护鞋、面罩、护目镜、洗眼装置。

3.护士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3.1加强专业培训,普及防护知识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平时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全中心护士认真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等相关知识,提高全中心护士对自身岗位工作中职业危害认识,减少职业暴露。

3.2生物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3.2.1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在有效期内正确使用。

3.2.2去污区是处理病人使用过又必须重复使用的污染的各种手术器械、治疗包、器具和物品的场所,所以,进入去污区的护士必须戴外科口罩、圆帽、手套、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防水鞋、,必要时佩戴面罩。如遇到特殊致病因子(如布氏杆菌、艾滋病病毒)时,需戴双层手套,单独回收、分类处理后立即更换手套。在工作中如发现隔离衣、口罩、工作帽潮湿或被污染应立即更换,及时用自来水清洗污染部位。当眼部意外接触到生物性、化学性有害因子时立即在洗眼装置下冲洗15分钟。在操作仪器等设备时应脱去污染的手套。

3.2.3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在进行超声清洗或手工刷洗等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为了防止液体渗透污染时,应戴防渗透的围裙,穿防水鞋等。为了防止污水溅到眼部、面部,使用气枪、水枪冲洗器械内腔时,应戴防护面罩;刷洗时一定要置于水面下进行,以减少喷溅,防止产生气溶胶。

3.2.4手卫生知识的防护: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必须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又经济方便的方法。

3.2.5加强锐器损伤的防护和处理: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回收处理污染的穿刺包、锐利器械时,操作者应戴手套,先用持物钳将刀片、针头等挑出置于锐器盒内,再进行器械的分类和清洗。工作时高度集中注意力,以防对自己或他人的刺伤。一旦在处理过程中被利器刺伤,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按照锐器伤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同时上报生物安全负责人及院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进行生物危害风险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3物理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3.3.1高温、噪声的防护:灭菌间应设计布局合理,宽敞,为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和散热,可安装大功率的换气扇。购买设备时将噪声大小列入参考指标,购买时尽量选择噪声低的设备,在使用中工作人员应尽量主动避开噪声。

3.3.2棉尘、粉尘的防护:用敷料包装器械和敷料的折叠时要戴好帽子、口罩,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灭菌成品敷料和非棉布包装材料,防止粉尘、棉尘吸入。

3.3.3烫伤的防护:应戴隔热棉纱手套取灭菌后或干燥柜内物品,避免烫伤的发生。并在清洗消毒机、干燥柜门外等醒目处贴上“小心烫伤”的标识,以起到提醒作用。

3.3.4紫外线及臭氧的防护:紫外线照射消毒及空气消毒器消毒宜在无人的条件下设定时进行,,减少护士接触紫外线的机会。开启紫外线灯时不宜双眼直视灯管,防止发生结膜炎。

3.4化学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3.4.1环氧乙烷灭菌间应有专用排风系统,区域相对独立。环氧乙烷灭菌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定时检测室内环氧乙烷残留浓度。环氧乙烷的存放宜远离明火和高温环境。

3.4.2化学消毒剂损害的防护:配置消毒剂时要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质,应戴口罩、手套、眼罩等防护用品。消毒剂的容器要密闭,以防挥发而对仪器设备的腐蚀和对护士的伤害。

3.5心理保健: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要善于调整并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状态。科室内可组织各种活动。护士长要多理解和关心护士,同事间互帮互助,以减轻心理疲劳。

4小结

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防护应从预防入手,要加强组织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强化防范措施,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做好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树立职业安全责任感,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从而将职业危害的发生率降至最低,确保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