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班级文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国学经典》与班级文化建设

梅晓峰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平安堡镇中心小学

让书香浸润课堂,让经典滋润童年,构建班级的文化立体感,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班级今后的发展,实施国学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大浪淘沙,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历史悠悠长河中闪烁晶亮光芒的思想留存。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阶段的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学会知识并不太难,所以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

自古以来,中国被世界称为"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把礼仪作为纲常伦理、习俗民情的本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所谓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而儒家经典就有许多关于礼仪的经典内容,特别是《弟子规》对学生更是有着很好的教育作用。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

而国学走进小学课堂,更需要老师细心的引导。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言传身教,像春雨一样慢慢的渗透。对于小学生而言,国学经典就是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孩子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气质就能达到一定高度。所以我们要从记忆和背诵开始学习,学生对国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记忆,教师再用自己的文化底蕴去涂抹学生知识的画布,自然,学生会有所收获。在班中倡导国学经典诵读,不仅能使传统的班级德育教育焕然一新,还可以将此运用于处理班级偶发事件,你会发现另一片不一样的天空。

"和谐",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和谐的社会",这是我们国家奋斗的目标;"和谐的班级",这是一个班主任奋斗的目标。和谐,它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骨髓。对"和谐"二字的最好诠释,莫过于《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在处理班级偶发事件中,追求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生生关系则是最重要的。

现代社会,独生子居多,他们任性、不懂包容,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与他人沟通,难以与同学和睦相处。班级中有一名智力欠佳的特殊同学。为了让他尽快融入集体,我鼓励其他学生对他多加关心和帮助,课堂上有意识地对他特别留心。哪知有个别调皮的同学嘲笑他,甚至有意捉弄他。面对课堂很不和谐的音符,国学里面的知识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会搬出孔老夫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并加以讲解,让学生明白相识也是一种缘分,我们应该珍惜这种缘分。只有班上每个同学都团结友爱,才会是一个和谐的集体。这样从个别实践中渗透国学,学生们会有更深刻地领悟。

而师生的和谐在班级教育中更是尤为重要。班主任手中虽然具有一定的权力,但对学生最有效的影响并非权力因素,而是人格力量。老师的一举一动和语言对学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上学期,我们学校举行了家长开放日活动,孩子们请家长来学校参观,并了解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这是促进家长对孩子和老师了解的最好的一个机会。在上开放课的时候,由于教室空间有限,家长们只能站在教室里的听课,这些家长中有一些是年龄大的爷爷奶奶,让他们站着听课会很累,可是又没有多余的椅子。我发现了这种情况,当然,孩子们也发现了,我并没有及时去安排怎么让出几把椅子给老人们坐,想看看有没有学生能主动的站出来解决这个困扰。我的沉默让孩子们开始转动他们的脑筋,这时有三个女孩自动的把椅子合并在一起,然后三个人挤在两把椅子上,把让出的一把搬到一位奶奶面前请她坐,班级里其他的学生也开始行动起来。很快老人们都有了座位。看到这,我的心里是十分欣慰的,因为孩子们懂得尊敬老人,懂得关心老人,着善良的心将是他们未来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在接下来的文艺汇演中学校安排家长坐在孩子们的椅子上观看学校组织的精彩节目,孩子们自带小垫坐在家长的脚下,我本来是想搬把椅子和家长们坐在一起,可是我发现有几位家长把孩子抱在了怀里,我有些为难,如果直接劝说,会让家长感到为难,不说,又会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心理。想了又想,我决定把椅子放了回去,只拿了个小垫,做到学生们的中间。而那几个坐在家长怀里的孩子很快意识到了老师的行为在告诉他们什么信息,纷纷拿着小垫坐在了爸爸妈妈的脚下。很多时候身教是最有力的语言。因此提高自身素质,塑造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在班级工作中游刃有余。

回顾先贤,孔子与学生关系的和谐,在师道尊严的年代,是难能可贵的。有一天,孔子要颜回、子路"各言尔志"之后,子路还会反问孔子:"愿闻子之志",而孔子就从容回答:"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见他们的师生关系是多么融洽啊!孔子的师生关系,堪称我们学习的楷模。从孔子身上笔者意识到要想有融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依靠教师的努力。有时,面对班级的偶发事件我们老师也会着急,也会气恼,但是国学经典告诫我们要"敏于事而慎于言"、以免说话不慎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今天,我们用"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以和为贵"这些思想来处理班级偶发事件,努力建立和谐平等的的师生关系。

人文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语言、举止、行为、思想的表现是否高雅、有道德。作为班主任,面对一个个鲜活稚气的小生命,我们经常想到的是要关注生命、呵护生命,要有一个全程的生命意识,努力让每个学生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夯实人文教育、积淀人文素养,这就是我们神圣、崇高的职责。即便是在处理偶发事件时,也时时尝试着从国学经典的角度诠释。相信只有这样,小学阶段才能成为教师与学生生命中充满活力的、富有诗意的、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国学经典是熏染、陶冶青少年的最好营养品,一剂"补钙"的良方。人的优秀品德恰恰是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染、陶冶、涵养中不知不觉形成的。德育教育贵在养成。如果班主任能将班级偶发事件当作德育教育的契机,在偶发事件的处理中巧用国学经典,使青少年德性与智性共同成长。那么国学经典将为德育教育打开另一扇天窗,敞亮着班级的德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