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昔洛韦联合注射用转移因子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泛昔洛韦联合注射用转移因子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韩学忠

韩学忠(山西省壶关县龙泉镇卫生院山西壶关047399)

【摘要】目的观察泛昔洛韦联合注射用转移因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住院的77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泛昔洛韦联合注射用转移因子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泛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果治疗组结痂、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泛昔洛韦联合注射用转移因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247-02

带状疱疹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水疱并沿神经呈带状分布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明显神经痛。该病起病急有自限性,虽不危及患者生命但伴有剧烈的疼痛,老年患者容易遗留神经痛。因此,早期正规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和改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2011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采用泛昔洛韦(北京嘉林药业生产)联合注射用转移因子(山东省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治疗了77例带状疱疹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住院患者77例,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1],且患者皮肤损害出现在3天以内,发病后未服用或外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并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肿瘤患者、有播散型疱疹、继发严重感染、伴严重心肝肾损害及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77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38~72岁,平均为(56.7±10.4)岁;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39~70岁,平均为(54.8±9.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皮损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病毒、止痛等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应用泛昔洛韦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25g口服,3次/d,连续7d。止痛治疗给予双氯芬酸钠(诺褔丁)100mg,每晚1次。患者均外用1%阿昔洛韦乳膏3次/d,以促进疱疹愈合,对伴有疱疹破溃、糜烂者加用抗生素软膏以预防感染。此外,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应用转移因子3IU肌注,隔日1次,连用4次。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每日观察病情,记录皮损情况和临床症状,出院时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

1.3疗效观察指标主要观察结痂时间(水疱开始干涸、结痂的时间)和止痛时间(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的时间)。

1.4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及疼痛均消失;显效:疼痛基本消失,皮损消退>80%;有效:疼痛减轻,皮损消退60%~79%;无效:疼痛减轻不明显或加重,皮损消退<60%。治疗总有效率包括痊愈及显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结痂时间、止痛时间及疗效结果分别见表1、2。

表1两组带状疱疹患者结痂时间及止痛时间比较(x-±s)

结果显示治疗组结痂及止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

2.2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无异常。随访3个月,治疗组有1例(2.6%)、对照组有3例(7.9%)发生后遗神经痛。

3讨论

泛昔洛韦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高度的选择性,它直接作用于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DNA合成,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害[2],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乏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其次,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高,食物不影响该药的吸收,并能缩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时间[3],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病毒药物。

带状疱疹的发生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转移因子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成熟和分化,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促进干扰素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亦可抑制IgE生成,稳定肥大细胞,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白三烯、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致炎、致痛物质的释放[3],从而起到促进皮疹消退,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的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调节患者免疫状态失衡等协同、相加的作用,优于单独使用泛昔洛韦治疗,有止痛效果好、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一个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1.

[2]李素珍,杨海珍,刘玲玲,等.泛昔洛韦(famciclovir)随机对照治疗带状疱疹多中心临床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杂志,2000,16(4):269-271.

[3]屈冰心.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25(1):42。

[4]仲立军,刘淑延.转移因子治疗带状疱疹50例分析.社会医学杂志2004;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