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设计的居住区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基于城市设计的居住区规划研究

贺志刚

绍兴市镜湖新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在城市设计工作中,居住区规划十分重要,备受重视。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进行居住区构建规划,才能让居住区开发与城市建设相协调。在一些中大型城市的个别地区,居住区大规模的开发,城市居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相对的,也有一些住宅规划设计对城市的发展问题没能充分考虑,以至于后期分裂了居住区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有必要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把握好人与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策略

引言

40年改革开放,我国的住房供给和住宅建设体制经历了根本性的变革过程。主要体现在由先前的无偿分配住房,逐渐过渡到由市场售买供应;住宅建设也由国家计划统建,进而到由公私和境内外企业投资开管建的市场化转变。与此作为前提的是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所实行的土地有偿使用的批租方式,为房地产规模开发,提供了空间支持与保证。蓬勃发展的住房建设,以亿平方米计的年建设量,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城市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由于设计市场的对外开放,促使境外的建筑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与共创,使得住宅建筑形式和居住地域呈现出多样丰富的空间意象与形态。遍布城镇大地,矗立处处的新住宅群落,成为彰显改革开放成就具有标识性的新地景。持续增长的住宅建设的质与量,同时也带动起众多相关行业的兴旺发展,使得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之一。

1居住区规划的原则

1.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全方位站到住户立场考虑问题,考虑业主的生活想法,特别是居住区未来发展,形成一种自然、和谐、舒适、高效的居住环境。在居住区的公共服务配套上,要以高品质、高起点为设计原则。

1.2生态环保的原则

现阶段,我国发展道路以“可持续发展”为首要目标,所以,要把建设绿色居住环境作为居住区规划的最终目标,满足居住区的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要求,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方便的优美的现代化生活区域,在合理的地带,将景观轴线与地形相结合,从而调节整个居住区域的布局条件,使之成为该居住区的环境优势与亮点。

1.3整体性、交融性的原则

建设处理上要注意整体性增强居住区的景观层次感,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要有效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性和围合空间的压抑感,对部分住宅群体做好分段处理和错落变化,从而加强整体的节奏感和空间变化,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受。

1.4科技设计原则

努力将新技术以及新材料与居住生活概念相结合,提升居住区域的质量和环境水平,在确定生活模式的前提下,提供舒适、安全、科学的现代化居住空间。

2基于城市设计的居住区规划策略

2.1居住区整体环境布置规划

在进行居住区的设计时,以生态理念的标准,首先需要对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布置进行全面的规划。在实际施工之前对工程现场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植被分布等能够对施工进度及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居住区的自然架构与人工架构进行综合、合理的规划,确保二者之间的平衡。以自然架构的角度而言,在设计之初需要对工程现场的地质、地形等情况有足够的把握,根据地质条件的差异设计相适应的居住区类型。在人工架构方面,要对人工要素、外在环境资源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规划布置,以确保居住区外的环境功能区划合理、景观植被的美观以及居住区内外的交通线路方便合理为主要目的,设计出合理的居住区整体环境的布置方案。

2.2居住区空间形态与用地布局

居住区的低碳环保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空间形态用地布局的影响,确保完善居住区范围内各建筑用地的功能区划分有着很大的必要。通常而言,功能混乱的居住区其生态环保效益难以得到保障。其中,交通系统中的机动车碳排放将对区域内的生态环保效益带来不利的影响,在进行居住区生态规划设计时,需要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因素,在整体环境布置规划的框架内对其空间形态以及用地布局进行综合合理的规划,提高居住区内土地混合使用的占比,对交通网络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增加公交与步行出行的比例,以不影响人们正常出行为前提,最大限度地降低机动车的出行概率,从而减少碳排放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升生态环境效益。

2.3居住区立体绿化设计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需要依照低碳环保的基本要求,立体绿化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居住区的生态效益得到提升,为生态环保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立体绿化条件下的生态型居住区具有建筑群密度适宜的特性,能够舒缓人口密度带来的压力。居住区的立体绿化设计,应对建筑空间进行全面、综合性的绿化,提升居住区范围内的绿化覆盖率,在吸污滞尘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在实际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要结合建筑群之间的布局情况进行规划,保证建筑具有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条件,能够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空气流通条件。适当加大相邻的建筑之间的距离,以使建筑内能够获得充足的日照,地面的设计应尽量采用青石板、汀步石等低碳材料。

2.4居住区交通环保性规划

合理的推广居住区的建筑规划低碳理念就是要将低碳理念贯穿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比如,人们的出行问题,就应该引导大家在出行时尽量多采用步行、单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环保交通方式,这样,开车少了以后,可以大大降低汽车尾气,减少碳排放量,降低大气污染,而且对石油这个不可再生资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对净化社区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2.5居住区公共设施规划

在居住区的规划研究体系当中,居住区的公共设施规划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规划设计居住区公共设施时,需要从居住区的共享角度开始出发进行合理的建设,合理考虑居住区周边环境的服务提供问题,要注意协调性,从就业问题、购物问题、娱乐设施问题、娱乐场所的布置问题等方面综合考虑,以便于居住区周围的配套环境得到改善。而在进行公共设施规划的时候,应该充分运用对外开放的方式,以方便城市的各类交往活动都围绕着居住区进行,使居住区能够成为城市街道的一道风景线。与此同时,在布置居住区商业设施的时候,要采用线性的布局模式,这样便于形成商业网络,能够满足居住区的日常生活消费需求,从而让街道更有人口流动的活力。此外,在教室设施的配套布置上,应该要结合居民的实际求学需求,以及周边的发展情况,来确定设施布置的数量和标准。

2.6不可再生资源的应用

生活垃圾是居住区建筑规划的难题之一,在居住区建筑规划中就要对这一问题着重的考虑起来,比如说,在生活中产生的废气与废水的处理方法,首先可以在居住区进行绿色植物的规划与种植,可以对房屋建筑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如甲醛、苯等进行吸附,还可以对居民生活中产生的油烟进行净化,另一方面,居民的生活用水可以在处理后,循环起来进行植物的浇灌与养护,这样又保证了生活污水的利用效率,又能让绿色植被鲜活的生长。这样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的理念,既然绿色植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也让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再次循环起来提高了利用率,充分体现了低碳理念的意义。

结语

近年因城市土地约束使用而趋重于内向发展的转变,更重视对建成地区人文品质和生态质量的提升,以及“城市双修”等的需要,也为既成住区的历史文化保护和改建更新提出了规划与城市设计新的指向。纵观几十年来空前规模的住宅建设和相关政策的施行,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兴盛繁荣和市场化运作机制的成型,快速提升了城市居住品质,而显现出卓著的社会经济功效与成就。由此也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积累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经验,奠定了较为丰厚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帆,钟卓乾,曾天.“锌锌”向荣,城市双修视角下后工业景观公园设计:以第七届“艾景奖”银奖作品长沙锌厂工业遗产公园改造设计为例[J].居住区,2018,(3):96-103.

[2]金鑫,陈洋,王西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研究:以西安市陕西重型机械厂改造规划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5,(3):80-84.

[3]张文涛.基于城市微气候循环的山地低碳生态居住区规划策略与模式研究:以重庆市滨江山地居住区为例[D].重庆大学,2013.

[4]陈一峰,刘晶,黄政民.关于《城镇化建设中构建新居住区特色形态的控规指标体系》的研究概述[J].城市住宅,2017,(10):111-119.

[5]金鑫,陈洋,王西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研究:以西安市陕西重型机械厂改造规划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5,(3):80-84.

[6]罗洁.面向需求的工业园配套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布局初探:以兰州新区北部综合产业片区规划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8):44.

[7]邵宁.基于环境心理学理论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固冢小区为例[D].西南科技大学,2017.

[8]庄洁,龚斌.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探讨郊区大盘的宜居空间创造:以广州金地·荔湖城规划设计项目为例[J].南方建筑,2013,(6):103-107.

[9]周晓涛,周文涛,王松,等.基于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8,(11):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