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品管圈在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1

探讨品管圈在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的作用

李超君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过程中的医疗质量控制作用。方法通过对照采用品管圈与常规护理处理气管切开患者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数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品管圈管理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采用品管圈的方法护理气管切开患者,显著降低了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医疗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是挽救生命的有效措施。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常因出现呼吸困难等问题,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可改善患者症状。然而,气管切开后由于种种因素亦增加了发生肺部感染的机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的难度。

我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以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主题的活动,运用品管手法对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相应对策进行干预,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我科室气管切开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29例,年龄在18-70岁,无呼吸循环系统原发疾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分别由品管圈小组和对照组进行负责护理。

2、方法:实验组由品管圈小组成员负责护理,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报道及资料,收集引起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并对我科既往气管切开患者的病历进行查阅,对其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并运用品管手法找出我科室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对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记录。对照组由同等资历人员组成负责护理,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对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记录。

3、肺部感染诊断依据[1]:(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发热;(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即可诊断为肺部感染。

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描述统计,用χ2检验,所有数据结果P<0.05有意义。

二、结果

通过数据比较实验组显著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二、讨论

ICU重症患者常会出现呼吸困难等问题,进行外界辅助呼吸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2],患者的人工气道建立后,丧失了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功能,并损害黏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受阻,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据文献报道欧洲17个医疗机构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率达44.5%;我国气管切开术后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达36%-50.4。[3]

我科室借鉴企业管理模式,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率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统计数据表明经品管圈小组护理干预,显著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2

[2]赵士静,董立亭,张秀云,等.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9-11

[3]林御贞.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0,1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