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68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高兴义

高兴义(河北省高阳县医院内三科071500)

【中图分类号】R5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092-02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方法对本院2007年—2011年在我科治疗血液透析患者60岁以上老年血液透患者68例,结果急性并发症:治疗组发生透析急性并发症53例,占77.90%,对照组发生28例,占46.7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急性并发症以低血压、休克、恶心呕吐多见,且来势凶猛,无明显预兆,尤以2次/周血透组多发,其次为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脑溢血等,对照组急性并发症以肌肉痉挛、头晕不适、低血压为主,一般均有轻度不适预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老年机体情况,尽量减少透析并发症,保持血管通道长期通畅,改善营养状况,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是提高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临床特征分析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老龄化已日益加重,相应老年尿毒症患者也逐渐增多。本院2007年—2011年在我科治疗血液透析患者60岁以上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患者分别占同期总透析人数约30%—50%。本文总结分析本院2007年—2011年在我科接受透析的患者68例,60岁以上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透析急性并发症、存活率等临床特征分析,探讨预防和处理方法,以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60—75岁(平均66.5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42例,糖尿病肾病17例,高血压肾病3例,多囊肾4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维持性血透时间6个月至5年。血液通路:动、静脉内瘘54例,临时性插管5例,长期性插管9例。

1.2治疗方法

对全身情况较差、透析过程心血管不稳定、透析间期体重增加>3kg、经济上可以承受患者18例,采取常规血透3次/周,4h/次,并每周或2周一次插入间歇性血液透析滤过(HDF);1例全身情况特别差,3次/周无法耐受(每次透析都不同程度血压下降),予以1次/d血透,每次2h;其余41例2次/周,4.5—5h/次常规血透。所有患者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透析器选用血仿膜和聚砜膜,维持透析期间均予以促红素、降血压、补钙降磷、铁剂、维生素等辅助治疗。同时,随机抽取60岁以下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60例做对照研究,透析方法和辅助用药同治疗组。

2结果

2.1急性并发症:治疗组发生透析急性并发症53例,占77.90%,对照组发生28例,占46.7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急性并发症以低血压、休克、恶心呕吐多见,且来势凶猛,无明显预兆,尤以2次/周血透组多发,其次为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脑溢血等,对照组急性并发症以肌肉痉挛、头晕不适、低血压为主,一般均有轻度不适预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存活率

治疗组1年透析龄51例,3年透析龄34例,5年透析龄28例,其存活率分别为75%、50%、41.2%;对照组1年透析龄65例,3年透析龄49例,5年透析龄45例,其存活率分别为95.6%、72.1%、66.2%。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随着医疗透析技术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已不再是透析的禁忌证。国内外学者认为:对于老年慢性肾衰(CRF)患者来说,恢复正常生活比单纯缓解CRF症状、维持延长生命更有意义,故对老年患者无论其年龄多大均可考虑透析治疗。由于老年人的各系统老化及系统性疾病的存在,老年人CRF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特征与中青年人有所不同。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们发现老年人继发性肾脏疾病(尤其是继发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要高于中青年组,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CRF明显减少,而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继发性疾病引起CRF显著增多,这与国内外学者报告的结果相符,说明老年患者的肾衰竭与多发病、常见病有关,只有早期预防,才能有效地降低老年人尿毒症的发生率。

血液透析期间导致死亡的最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因素,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脏代偿功能减退,储备能力下降,心血管功能稳定性差,在血液透析状态下容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老年尿毒症患者多有基础病复杂,全身各系统、脏器功能衰退,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慢性持续性透析低血压等心血管并发症。文献报道,心脑血管疾患、感染、营养不良是老年血透患者最主要的合并症和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本组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组还显示老年尿毒症患者其他急、慢性透析并发症也易多发且严重,3、5年存活率明显降低,至于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明显下降。

对老年尿毒症患者应提前开展身心护理和疾病宣教,提高他们对疾病和疾病预后及治疗方法战胜疾病的信心、重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提前做好血管通路准备,争取早期、充分、有效透析,防止并发症发生。本组也显示早期充分透析、合理饮食、严格控制透析间期水钠摄入、单次透析避免过多过快超滤,对于心血管功能极不稳定、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应适当增加透析频度、减少每次透析时间、降低血流速。可3次/周,4h/次或每天1次每次2—3h,血流量控制在200—220ml/min。本组1例患者不能耐受3次/周血透,而改1次/d,2h/次血透后,很好避免了透析过程低血压等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尽量选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膜,如聚砜膜、聚炳烯腈膜等合成膜,选择可调钠、低温、序贯透析等个体透析方式,每周或2周1次插入间歇性HDF治疗,并辅以使用促红素纠正贫血、左旋卡尼汀改善心功能、肌肉能量代谢、有效降血压等处理,是预防和减少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急性透析并发症,减缓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质量和生存率的主要有效方法。更需指出的是,老年透析患者反应性差,发生急性透析并发症时来势迅猛,一般无明显反应前期症状,需要医护人员勤巡视,观察患者神志、脸色变化,并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发现有变化应及时处理,以确保透析安全。对年迈体弱、重度营养不良者,可适当予以胃肠外营养,如口服氨基酸-酮酸制剂或各种营养液静注、使用生长激素等,以改善全身情况,但静脉补液应注意控制液体入量和补液速度,尽量在透析前1—2h或透析过程中前阶段进行,以防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总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原发病,去除低血压、高血压、感染等因素,建立良好的血管通道,保持长期通畅,改善营养状况,给予充分的血液透析,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王文荣,李秋芬,胡日红,郭晶.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1年17卷5期.

[2]张智敏,王景梅,石晓云,程雪梅.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征分析[J].四川医学2009年第2期.

[3]吴宇红,陈茂盛,王捷,沈晓琴.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J].现代实用医学》.2011年第23卷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