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治疗与根管治疗后根尖周炎的细菌学研究

/ 2

未治疗与根管治疗后根尖周炎的细菌学研究

钟波1周琦1李军心1

钟波1周琦1李军心1

(1.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广东深圳518039)摘要:目的:研究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的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的细菌菌属。方法:收集未经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50颗和根管治疗失败患牙48颗,通过根管内取样、接种、培养后检测根管内的细菌种类。结果:未经与经治后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均表现为混合感染状态,未治疗根管以革兰阴性厌氧菌为主,中间普雷沃菌的检出率最高;根管治疗失败后的根管以革兰阳性厌氧菌为主,粪肠球菌的发现率最高;两种根管的细菌种属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未治疗与根管治疗失败后根尖周炎根管内以厌氧菌感染为主,细菌种属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慢性根尖周炎;细菌学;感染根管

学者研究发现人坏死牙髓组织存在细菌,通过进一步研究证实细菌在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中起关键作用[1]。根管治疗目的是清理并封闭根管系统,以清除细菌及防止细菌进入造成根管的再感染,根管充填后存在微生物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未治疗与根管治疗后根尖周炎的细菌菌群,为临床治疗及用药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自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的患者86例,年龄20~65岁,经锥束CT(CBCT)确诊的慢性根尖周炎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未治疗的为50颗(A组),根管治疗后失败的为48颗(B组),共98颗单根管牙(前牙或前磨牙)。排除标准:牙冠严重缺损无法应用橡皮障隔湿;做过牙髓塑化及干髓治疗;牙周病变与根尖病变相通,牙周条件差,牙槽骨吸收至根尖1/2以下的患牙;近期(1~2个月)服用过抗生素的___________;患者有全身系统性病史。

1.2根管内取样向患者介绍病情及临床实验,签知情同意书和根管治疗同意书。拍锥束CT(CBCT),2%洗必泰含漱液漱口,必兰(阿替卡因)局麻下使用橡皮障隔湿,5.25%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患牙,无菌涡轮球钻去净腐质,换无菌涡轮球钻开髓,揭髓顶,制备便利洞型,患牙髓腔及周围再次用5.25%次氯酸钠溶液消毒。A组患牙应用无菌拔髓针去除牙髓,B组患牙采用Protaper机用再治疗挫去除根充物,所有样本均采用无菌15#K锉探查并通畅根管至工作长度并反复扩锉根管壁至25#,保证收集标本中包含感染根管壁定植的细菌。无菌生理盐水辅助冲洗,在治疗过程中未使用氯仿等化学制剂。将20#消毒纸尖插入根管中30s,吸取根管内液,置于盛有硫乙醇酸盐的转送瓶中,连续采样3次。立即送实验室备检。

1.3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在振荡器上将采集的细菌样本充分打碎振荡60s,用BHI液稀释10倍、100倍、1000倍。分别吸取原菌液,10~1000倍稀释液各0.5ml均匀涂布于BHI培养基上,将培养基置于厌氧培养箱内,80%氮气、10%氢气、10%二氧化碳大气条件下,37度培养7天,观察并记录细菌菌落数量和形态,同时做革兰染色,进行初步鉴定分类,再用血平板做耐氧实验,最后,将初步鉴定的原代菌株分别接种进行纯培养,生化鉴定,确定培养细菌的种属并计算细菌的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86例患者98颗牙齿中细菌培养全部阳性,检出率为100%。其中A组样本中分离出175株细菌,包括G+厌氧菌5种,G-厌氧菌5种,G-厌氧菌为优势菌种,其中中间普雷沃菌的检出率最高,为27.11%。B组样本中分离出118株细菌,包括G+厌氧菌5种,G-厌氧菌5种,G+厌氧菌为优势菌种,其中粪肠球菌的检出率最高,为38.10%。从表1可以看出,A组与B组样本根管内的优势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表1未治和根管治疗后的根尖周炎根管内细菌种类

3.讨论

本实验采用的细菌培养并对细菌菌群进行分析,进一步确认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特别是厌氧菌感染是慢性根尖周炎的微生物特征。根管内的感染不是偶然的事件,根管内细菌的种类及数量是由局部的组织环境决定的,例如局部的营养、PH值、厌氧环境及局部微生物的拮抗与共生等[3]。

本实验的结果显示,未治与经治根管根尖周炎的细菌为混合感染状态,但两类根管的优势菌种不太一致,未治根管的优势菌为G-专性厌氧菌,其中中间普雷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产黑普雷沃菌为多,而经治根管根尖周炎的优势菌为G+兼性厌氧菌,其中多为粪肠球菌、放线菌。这与郭惠杰等[4]的研究结果相似。临床上通过机械预备、化学冲洗和根管封药可以明显根管内细菌的数量,不过残存的细菌在合适的营养状态下,会马上复苏及增殖。粪肠球菌因其本身的能长期耐受饥饿及耐高碱的特性,使其成为根充后引起再感染的重要因素[5],从而影响根管治疗的远期效果。放线菌是条件致病菌,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内源性感染。氢氧化钙、次氯酸钠、双氧水等临床上常用根管冲洗及消毒药物都不能直接作用到根尖区杀灭放线菌[6]。本实验的结果显示,未治与经治根管根尖周炎的根管内细菌菌属存在明显差异,这差异的结果与细菌的类型及根管内的局部环境,如营养状态、厌氧环境、PH值、微生物生态系等有关。因此,临床医师在治疗操作是应对每种类型的感染根管有明确的认识,才能针对每种情况而制定不同的清除感染的措施,尽量减少根管内的残余细菌,并对根管完善的三维充填,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欣,李伟力,王霄,等.未经治疗的感染根管预备前后的细菌学变化[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24(2):271-273.

[2]PinheiroET,GomesBP,FerrazCC,etal.Microorganismsfromcanalsofroot-filledteethwithperiapicallesions[J].IntEndodJ,2003,36(1):1-11.

[3]GORANSUNDQVIST,DavidFigdor.Lifeasanendodonticpathogen:Ecologicaldifferencesbetweentheuntreatedandroot-filledrootcanals[J].EndodonticTopics,2003,6:3–28

[4]郭惠杰,田绮,高承志.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的慢性根尖周炎的细菌学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1):71-74.

[5]EvansM,DaviesJK,SundqvistG,etal.MechanismsinvolvedintheresistanceofEnterococcusfaecalistocalciumhydroxide[J].IntEndodJ,2002,35(3):221-228.

[6]孙慧斌,邓婧,王云等.根管治疗失败病例根管内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1):96-99.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