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创造力插上想象的翅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让学生的创造力插上想象的翅膀

李文涛

——谈如何走出语文标准答案的怪圈

山东海阳市留格庄镇第二初级中学李文涛

现在盛行的质量检测,其标准化试题和答案使学生、老师对标准化答案唯命是从,学生跟着教师走,教师跟着试题走,试题跟着专家走。阅读理解大多选用说明文,作文的命题立意大都无形之中受到束缚,而标准化答案紧紧束缚着教师、学生的思路,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泯灭了孩子们来自内心的灵动与创造性解读的快乐。可见,标准化试题及答案对现在的语文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让思维停滞在标准的怪圈里。

1.标准化质量检测束缚着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

对语文教师来说,考试像一道金箍咒,紧紧箍住他们,以检测后的成绩来衡量教师,语文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但这样下去,无形之中滋长了急功近利的风气,想在短时间内取得立竿见影的成绩,因此就产生了抓知识点的教学方法的产生,找出知识点编成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以提高做题能力,也就是应试能力,这就是题海战术。其结果是不顾语文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不顾语文本身的工具作用与交流作用,更不顾文学作品的鉴赏性,更不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而只是一味地灌输,广大教师被牵着鼻子走。

2.标准化质量检测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思维

语文学科应是一门博大的、充满想象的、自由的学科。语文本身的丰富性决定了人们的答案也是多彩的。对同一问题、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因考虑角度不同,答案有异应该是正确的,标准化试题及标准化答案,在某种程度上淹没了学生的创造才能,淹没了学生充满生机与灵性的思考。中学语文课本主要以文学作品为主,这是非常适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如有人说:有多少人读《红楼梦》,就会有多少个贾宝玉、林黛玉。而在标准化的误导下,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连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标准化,从ABCD四个答案中选,这不荒谬至极吗?而可怜的学生们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不得不拼命地按教师所讲的去做,按考试的要求去做。如果哪个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就会被视为“怪物”。

综上所述,要培养创新人才,问题的根本在于改革现行的检测体制,如果再不改革,那么我国的语文教学真的要“误尽苍生”了。庆幸的是,已有不少专家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相信我国语文教学的春天即将来临。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一下,语文教学百年来最大的失误是什么?是违背了母语教学的规律。在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在追求“科学化”的道路上陷入了误区,误把语文课看成类似数理化的知识系统,把“学习”语言,变成了“研究”语言。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应该是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语言承载着知识和文化,承载着思想和情感,承载着观点和态度。它是思维的外壳,又具有审美内涵。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它传承了知识和文化,产生了思想和感情,铸就了观点和态度;也训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根本。学习语言,要改变以分析、讲解文章为主的做法,要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在读、写、听、说实践中学习语言,“感受”是前提,“领悟”是关键,“积累”是基础,“运用”是目的。

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过多的标准化试题妨碍了学生的“感受”、“领悟”、“运用”,只是在几个标准化答案中寻求“最佳”答案,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般说来应走出以下三个误区:

第一,盲目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标准化检测中大量的选择题正好可覆盖大量知识。讲词语必穷尽所有义项,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忽略了对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讲语法,必深钻细研,点滴不漏,步入学术研究的蕃篱;如此等等。

第二,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客观分析”代替学生的“主体感悟”。由于标准化质量检测的导向作用,阅读教学断章取义,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知识的拼盘,忽略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人文内涵的积累。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确标准的答案,对每一篇文章都不厌其烦地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可是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提高了多少呢?

第三,训练就是做题。而做题将面临大量的标准化试题。语文课既然以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为主,而能力必须靠学生自己“反复的历练”(叶圣陶语)才能形成,那么语文课应该以训练为主。但是语文课上的训练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听话训练、说话训练的范围,而不能仅仅理解为训练就是做题。目前的语文教学在训练过程中,整天被各种各样的标准化练习题牵着鼻子走,学生沉溺于题海而难以自拔,苦不堪言。

出现上述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机械的训练,结果出力不讨好,费时不少,收效甚微。所以我们必须确立符台语文学科特点和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适应学生发展的科学的教学原则。

对此,我们应转变观念,改变思路,学习语言,要把语感训练放在重要的地位。要把语感训练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语言知识传授结合起来。学习语言,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学习语言,要创立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检测形式、检测内容也要根据这一出发点去改革。去统筹考虑,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出这种当代“八股制度”的樊篱。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堂的内容,让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畅所欲言,不拘泥于唯一答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文本,正确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美文,感受到教育和感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投身于母语的传承和发扬。让学生真正领悟、享受语文是幸福的。每天徜徉在奇妙的美文之中,情感被牵引着、感动着,思想的火花被时时点燃,想象的翅膀被激情、奇思妙想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