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办学的点滴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对中职办学的点滴思考

马凌慧

马凌慧内蒙古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014000

一、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状况

1.生源,职业学校的生源98%都是来自当年的初中毕业生,2%来自往届生和辍学的学生。

2.学生基本素质。(1)文化课基础差,数学、英语差尤其突出,数学考试一位数的学生不是个别现象,上数学课基本上是睡觉的课。英语成绩一般都在30-50分之间。(2)学习风气,学生是不学习的多,学习的少,存在严重厌学思想。(3)行为习惯不端正,吸烟、喝酒、谈恋爱是普遍现象,打架时有发生,奇装异服、烫发染发,言行举止不象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英雄主义、拜金、攀比、邀宠、行为极端、抵触和逆反心理等现象表现明显。教师们说:“看到现在职业中学学生的样子,我真为我孩子的将来担心”、“职业学校已承担了监狱的某种管教职责,否则社会上会出现更多的违法者。”所有这些,都折射出职业中学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行为习惯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

3.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模式,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三年制2+1模式,即一、二年级对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第三年参加社会实践;一种是以学生的考学为主体的培养模式。以专业对口升学为主体或以艺术类小三门考学为主体。以第一种模式办学的人都认为艰难,招生和就业都难。第二种模式办学普遍受到家长们的认可。

4.学生就业。(1)自主择业,一是家里有业,自主经营,学完后回家就业。二是家里人帮着联系就业。(2)学校推荐除在本地选择就业外,流向南方或沿海城市的密集型企业中,如江苏省、山东等地。

5.顶岗实习信息反馈。(1)工资。顶岗实习的学生工资基本上在1000-2000元左右,除了吃穿用度以外所剩无几。有的学生吃喝玩消费很多,还需要家长再拿钱来维持学生就业,这样家长就不愿意学校外派学生实习。(2)工作。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岗位有较大差距,有的工作岗位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巧。学生又无常性,干几天就想放弃,导致工资低和就业流失。学校、企业难以管理。(3)家长意愿。现在的学生在家是独生子的较多,家长生怕孩子出现任何问题,不希望孩子远离家乡。中国几千年的求学思想是“学而优则仕”,不希望孩子从事体力劳动,学得的社会经验和专业技术又不能从量上给予评定或立马见效,各方面衡量,考学还是家长的心理意愿。(4)屈意心理。专业技术方面,在校学习的学生与社会不参加学校培训的同龄者在同一岗位上干同样的活,收入相同。在校学习与初中毕业直接就业相比还多花两年钱,不划算。在校学习的过程在此显得无足轻重,学与不学一个样,甚至还不如不学的。(5)意志力。现在的孩子独生子较多,或多或少有娇生惯养的习性,意志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一时无法纠正,不能适应企业的管理。(6)实习管理。学生在厂顶岗实习,学校必定派人管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和由实习引发的家长与学校的纠纷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的管理者。

6.学校招生措施。招生是中职学校的大事,是中职学校的生命线,所以各个中职学校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近年来,随着初中学生的数量逐渐减少,中职学校招生越来越艰难。采取的招生措施大抵如下:一是行政干预,即上级主管部门用行政命令来强制初中来为中职学校输送一定数量的学生。二是中职学校师生员工通过其它渠道或措施来招生。据了解,每所中职学校的每位教师都有招生名额,分地区分任务确保生源稳定,是任务也是奖励。

7.职业教育教师心态。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尊重知识不尊重师长、吸烟喝酒骂人搞对象等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散漫不服从管理,经常与教师发生冲突。教师弄不好还要担负行政经济责任的种种现象,使得中职一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看不惯,管不了,没尊严,于是一部分教师便消极对待。存在对待个别不适合在校学习的害群之马决不姑息牵就,该开除就开除,否则会影响一些好学生离开学校,得不偿失。

8.家长心态。职业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至今没有得到家长的认可,家长对职业教育缺乏了解与信心。

二、值得借鉴的几个方面

1.采取多种模式,提高学生技能培养水平。

(1)1+1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即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校内实习,一组在企业实习,一个月以后对调,学生把在企业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在校内实习时得到解决。这种培养模式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但实施的前提是学校有充足的实习工位和配套的专业教师。

(2)引企入校定单培养模式。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采取引企入校形式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可以采用1.5+0.5培养方式,前一年半进行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学习,最后半年企业派技术人员进行模块教学。每月一个模块,每月更换一次技术人员,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企业全部录用。同时,由企业负责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

(3)企业需求拉动培养模式。例如航空服务专业,到2015年全国将新建机场63个,机场改扩建工程88个,未来20年我国至少需要民航类人才48万人。学校应扩大本专业的培养规模,适应民航企业发展需要。

2.研究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综合培养素质。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在企业中很重要,甚至比专业能力的培养更为迫切。学校应探索非专业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普通话、计算机操作、外语口语、礼貌礼仪等实用课程提升学生基本能力;另外把职业素养、就业指导引入课堂,为就业奠定基础。

3.注重学生发展空间的提升,满足学生继续深造的愿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学生和家长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努力培养,为高校输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