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排血量与PiCCO监测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超声心排血量与PiCCO监测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对比研究

陈倩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51)

【摘要】目的:探析PiCCO和超声心排血量监测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对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需实施血流动力学监测34例重症患者为研究资料,通过对患者分别实施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和USCOM(超声心排血量)监测,比较观察经两种检测方法后其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PiCCO测定的SI和CI、CO和SV数值情况显著低于USCOM测定的数值情况,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PiCCO和USCOM测得的SI和CI、CO和SV数值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对重症患者分别实施PiCCO与USCOM监测,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性,总体显示PiCCO监测值低于USCMO检测值,但有良好相关性。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PiCCO监测;超声心排血量监测;重症患者

由于危重症患者常出现循环系统异常现象,因此针对此类患者,临床通过采取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对其趋势和变化情况予以及时发现,使其指导临床诊治[1]。虽然CVP(中心静脉压)、血压及心率等,属于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主要指标,然而这些指标无法对临床结局精确预测[2]。Swan-Ganz导管监测为经典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可由于其价格相对较高,致使大多数非心脏手术患者拒绝应用。伴随医疗研究的不断发展,PiCCO监测和USCOM监测现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前者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和安全性高等特点,更多用于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标;后者属于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代表,其应用效果良好[3]。为探究PiCCO和超声心排血量监测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对比情况,现做出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需实施血流动力学监测34例重症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区间28-88岁,平均年龄(65.4±3.7)岁。在所有患者中,4例低血容量休克,30例感染性休克,其中5例盆腔感染,14例腹腔感染,7例血流感染,4例肺炎。本研究与医学伦理学标准相符,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所有患者都已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监测血流动力学方法:分别将PiCCO管路成功放置后,0小时(即刻)与24小时实施热稀释法采取PiCCO监测,随后实施USCOM法对相同参数予测定对照。在不更换调查人员的前提下对所有数据进行记录与测量,对两种检测方法测定数值的相关性与差异性实施对比。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本研究应用的PiCCO监测仪为医疗专用设备。经股动脉穿刺量成人管路置入,置管后将冰生理盐水15毫升经锁骨下静脉于8秒后推注完成,对SI(每搏量指数)和基线稳定、SV(每搏量)和CI(心排血指数)及CO(上升支平滑时的心排血量)等情况予以记录,连续进行三次监测后取平均值。

超声心排血量(USCOM)监测:本研究应用的USCOM1A(无创心脏监测仪)为医疗专用设备。指导患者行仰卧位,经肺动脉或者胸骨上窝实施超声多普勒检查,从而能够获取数据与血流图,通过反复测量,选良好图像的三次监测结果的平均值。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对于统计学的分析可实施SPSS12.0软件进行,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实施Q-Q图法对两样本均数采取正态性检验,用t检验方式对比两组数据;实施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对不同监测方法进行相关分析。检验结果以P<0.05说明数据间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重症患者经不同监测方法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情况

34例患者即刻和24小时共获得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68个。PiCCO测定的SI和CI、CO和SV数值情况显著低于USCOM测定的数值情况,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具体数据对比见表1。

2.2分析不同监测方法的相关性情况

PiCCO和USCOM测得的SI和CI、CO和SV数值均呈明显正相关(R2分别是0.827和0.798、0.795和0.837,P<0.001)。具体详情表图1示。

USCOM监测的SI(ml/min)

图1对重症患者实施USCOM与PiCCO监测其SI和CO相关性

3讨论

无创监测和有创监测为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中的常见两种方法,前者包括胸部生物电阻抗法和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等;后者包括脉冲功率分析和经心脏热稀释法、血压曲线分析法和脉搏曲线分析法及经肺动脉热稀释法等[4]。

伴随近几年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USCOM监测已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原理可依照NidorfSM等研究报道中相关USCOM监测技术原理进行。基于USCOM的原理,测出CO单次很难获取最佳值,所以在实测期间须先进行相应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USCOM数据更具可靠性。一般情况下,在首次操作时,临床医护人员常因不合理放置超声探头而导致数据值相对偏小,从而易加大数据值的误差性。针对该问题,临床可通过反复尝试取最佳位置[5]。针对伴有机械通气或者严重肺气肿患者,在肺动脉区通常很难获取到比较满意的信号,对此需在胸骨上窝位置重复寻找。针对老年患者,若胸骨上窝信号相对较差,临床可选在肺动脉区对CO进行监测。不需要对某一固定肋间固执,尽可能选取线条和三角形外形平滑,同时具备图像信号填充饱满、尖锐的顶点,特别是能够听见声波反馈变化为最佳图像选择,这样通常能获得最高的CO。

在此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PiCCO和USCOM监测发现,相比正常参考值,CO平均值相对较高,其原因是,由于本研究被选患者均是重症休克患者,或多或少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感染现象,大多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都相对较高,致使部分患者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情况予以维持,但这一做法则导致加快患者心率指标,因此出现SV偏低或者正常,CO平均值稍高情况。改动血管活性药物能严重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然而本研究在同一时间段对相同患者实施不同方法对血流动力学数据间血管活性药物监测发现,未出现任何变化情况,所以不存在这方面的影响。

总之,对重症患者分别实施PiCCO与USCOM监测,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性,总体显示PiCCO监测值低于USCMO检测值,但有良好相关性。

【参考文献】

[1]王斌,王白永,唐文学,等.重症超声与PiCCO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4-7.

[2]吕立文,唐宇涛,罗丽,等.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重症超声与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对比监测指导液体复苏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04):325-326+328.

[3]张博,丁开方,杨东星,等.床旁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01):16-19.

[4]王平善.PICCO在心外科术后危重患者监护中的应用进展[J].吉林医学,2014,35(27):6200-6201.

[5]黄鹤,刘少锋.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评估[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3):11013-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