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填充墙砌体裂缝的分析与控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框架填充墙砌体裂缝的分析与控制探讨

黄纬

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框架填充外砌体裂缝通病是我国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简要分析砌体填充墙常见裂缝部位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重点从三大方面探讨了施工控制措施,以期将裂缝的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提高房建工程整体质量。

关键词:框架填充墙;砌体;裂缝

当前,在国家节能降耗的大背景下,轻质砌体结构作为高强多功能的绿色材料,在框架结构填充墙中得到普遍应用。砌体结构虽具备自重轻、节能环保、高效省工等优点,但其特殊的材料性所导致的在环境温湿度变化、地基沉降等非荷载因素影响下的裂缝问题长期存在,既削弱了结构的耐久性和适用性,也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尤其是广西等年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因填充墙裂缝导致暴风雨或大雨过后外墙面层脱落开列、空鼓,室内墙面变色、发霉、面层起粉等现象经常发生,工程投诉较多,因此严格控制框架填充墙砌体裂缝问题尤为重要。当然,裂缝问题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将裂缝的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从而提高房建工程整体质量,现本文就此进行粗浅探讨。

1砌体填充墙常见裂缝部位及产生原因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严格的砌块生产控制及有效的施工措施,已基本解决了填充墙砌体裂缝问题,但目前我国对该技术难题尚未能完全攻克,多数轻质砌体填充墙仍经常发生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裂缝问题,尤其以砌体与混凝土框架梁、柱、墙的结合部最为常见。裂缝的成因也非常复杂,温度变化、墙体自身收缩、地基不均匀沉降、砌体材料的干、湿不稳定性以及墙体的砌筑粉刷质量等等,都会造成砌体填充墙裂缝的产生。结合以往工程实践,我们对常见裂缝部位及产生原因总结如下:

表1砌体填充墙常见裂缝部位及原因

2填充墙砌体裂缝的施工控制措施

实践中,要控制砌体填充墙裂缝,可从优选墙体材料、优化构造设计、加强施工质量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尤其是要注意施工控制,因为该因素往往是引发砌体后期裂缝产生的关键因素,因此作为施工单位,我们必须要将施工控制放在首位。关键控制要点如下:

2.1保证砌体材料的含水率适度。从以上分析可见,墙柱交界处纵向裂缝、墙梁交交界处水平裂缝、门窗洞边角的裂缝等产生的原因都与砌块干缩有着直接关系,而从以往工程实践看,因砌体材料自身龄期不足而导致的干缩裂缝在各类砌体中较为常见,因此在施工中,从砌块出厂至抹灰完成,都应保证砌体材料保持较低的含水率,以确保在抹灰前尽可能使墙体完成自身干燥收缩过程,进而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当前,框架填充墙常用的砌体材料有加气混凝土砌块、空心砖砌块以及多孔砖砌块三种,其中以加气混凝土砌块最为常用,而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养出釜时含水率一般可高达35%左右,因此实践中在选择砌块时尽可能以出釜早、含水率低的为宜施工现场可采用现场断砖的方式抽查砖的含水率,砖截面四周融水深度15~20mm视为符合要求。砌块进场后按品种、规格进行堆放保存,并做好防雨措施。若天气特别炎热干燥时可提前对砌块进行洒水湿润,但常温情况下提前1~2d即可,砌筑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10%~15%,但表面不得有浮水。

2.2做好墙体砌筑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砌筑,先抄平放线竖好皮数杆,皮数杆宜设立墙角处、楼梯间及纵、横墙交接处。砌砖前应先浇水湿润,并清除干净砌砖部位灰渣。砂浆应按试验确定,根据施工现场砂含水率进行调整。采用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的组砌方式,以保证拉结及整体性良好。砌筑形式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或梅花丁形式。由于清水墙要求由下到上不改变砌法,所以排砖时要考虑门窗洞口及其它一些构造变化处,一般采用所谓“顺砖顶七分头(34砖长),丁砖排到头”的排砖方法。砖柱及小垛不得采用包心砌法。每日砌筑高度应结合气温、风压、墙体部位及混凝土砌块材质等情况进行合理控制,常温下砌筑高度应≤1.8m,雨天时应≮1.2m,收工时应覆盖砌体表面。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洞口顶部宜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砌砖要横平竖直,并严格控制灰缝的厚度及砂浆饱和度,灰缝厚度范围应控制在8~12mm之间,一般常温取10mm,冬季取8mm;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应≮90%,竖向灰缝应≮80%,一般为保证砖砌体的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应采取加浆填灌或顶头打灰的方法,严禁用水冲浆灌缝。砌筑时铺灰长度应≮750mm,若气温≥30°C则铺灰长度应≮500mm。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隔墙与墙或柱如不同时砌筑而又不留成斜槎时,可于墙或柱中引出阳槎,或与墙或柱的灰缝中按上条要求预埋拉结筋。墙面勾缝应随砌随勾,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搭接平顺;混凝土砌块压缝深度不大于3mm,多孔砖凹缝深度宜为4~5mm。特别注意清水外墙灰缝应平顺圆滑,十字缝部位交接圆顺,可根据缝隙大小制作专用工具。

2.3做好抹灰工程质量控制。为减少墙体抹灰层干缩裂缝,必须严格控制抹灰工程质量。抹灰时间最好在砌体砌筑完成后60d后进行,最短不应小于30d。抹灰前先做好孔洞、灰缝、凹槽等的清灰工作及填补密实工作,并做好墙面的拉毛处理(1:1水泥砂浆)及墙身的隔夜淋水(2~3次)。抹灰层应按三遍抹至设计厚度并进行喷水养护,外墙抹灰应分格留缝,以减少收缩裂缝,为增加外保温饰面抹灰层的抗裂性预防其开裂,除如上措施外还应加适量聚丙烯短纤维。墙、梁、柱交界处是裂缝常发生的部位,实践中可视三者厚度适当调整抹灰顺序对裂缝进行控制,若填充墙厚度小于梁、柱厚度,则抹灰顺序为先墙面再梁面及柱面,从而将三者交界处可能出现的裂缝巧妙隐藏于梁柱抹灰层内部;若三者厚度相同(如异型框架梁柱),则可在墙、梁、柱交界处设置钢丝网以防止交界处抹灰层开裂,或是以专用工具在上述部分抹出凹槽并嵌填密封膏,将可能出现的裂缝控制在凹槽内。

总之,框架填充外砌体裂缝通病是我国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要将裂缝的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作为施工单位我们应强化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尤其要注意材料、砌筑、抹灰这几大环节,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层层把关层层严控,最大限度地减少框架填充外砌体裂缝的产生及其蔓延扩展,打造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吕亚平.浅析填充墙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13):49.

[2]傅阳阳.浅析填充墙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9):31-32.

[3]冯巧焕.浅析填充墙砌体裂缝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方法[J].房地产导刊,2013(1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