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刘桂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1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刘桂香

刘桂香

(安岳县东方红小学工业大道校区安岳642300)

【摘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它是小学生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所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正文计算是人们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许多问题:有些孩子在一、二年级时,计算还能掌握,到了中年级时,计算就很困难,没兴趣,容易出错。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应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要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本身是一种很枯燥的练习,有许多学生对计算缺乏兴趣,甚至厌恶计算题。因此,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只有先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才能进一步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

训练形式也很重要,先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教学中,一是从实际生活入手,创造探究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二是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计算来增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三是教师可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如小组竞赛、口算抢答等活动,让学生对计算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要把计算教学融于情境创设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起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

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认真对数,看自己的题是否抄正确。有部分学生题目都抄错了,计算时抄错数字是常有的事,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时,抄好后不忙于计算而是要与原题进行核对,保证题抄对的情况下,才进行计算。计算时,要认真检查每一步,口算一定要准确,写每一步是数字或符号都要仔细核对,避免错误。因此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有一些学生拿到题就开做,速度快,而正确率不高,错了又涂改,导致卷面很不整洁。

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列竖式时数字与数字之间不能挨得太近,要让数字与数字之间有一定的小空隙,总之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草稿上的竖式也要工整,数位对齐、条理清楚,有学生出现草稿本上算正确了,结果因为潦草,乱而誊写错答案,很是可惜。还有计算时精力要集中,一心不可二用,更要做到不急不抢。

4、查:认真检验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计算结果再次确定。可以要求学生从题目入手,一步一步检查,先检查运算符号,再检查数字是否写错、抄错,再进行认真的演算,看结果是否一致,达到检查目的。也可以不看自己的计算过程,重新把题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致,来查找问题。我告诉学生检查时,要把自己做的题当成同学的题来发现别人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孩子看自己的题都一个思路我是对的。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审题,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还要求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四、要上好计算教学的“纠错课”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的可能是算数上的失误,有的是由于算理不清造成的种种原因。你无论让学生改多少次,学生自己总改不对,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计算错哪儿,老算不对的学生多数都是找不到错因的。因此,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拉他一把,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同他一起找出他出错的原因再纠正错处。通过我的实践证明这比直接告诉他错因,和直接把方法再教一遍效果好多了,孩子只有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掌握和理解。而对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分析、辨别出错的原因,针对计算中出错的原因,在同桌间或小组中探讨,之后教师把易错题拿给学生再勤加练习,避免学生再次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