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效果分析

辛筱茗1,韩凌1,赵丽2,陈立伟1,梁海峰1,李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心内科;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急诊科,100038)

课题名称:北京市西城区团区委青桥计划项目课题

[摘要]背景: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晓率低,且无成熟有效的培训模式可遵循。目的:在社区居民中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评价培训效果,为心肺复苏术的普及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西城区的居民180人,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0人。试验组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培训,除进行理论知识讲座外,进行角色扮演,现场情景模拟示教;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模式,以理论授课形式为主进行知识讲座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评分情况。结果:培训后实验组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情景式教学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易于为社区居民接受,有利于心肺复苏技术的推广普及。

[关键词]效果分析;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Theevaluationoneffectof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knowledgeandskillstrainingamongcommunityresidentsinXichengDistrict

XINXiao-ming1,HANLing1,ZHAOLi2,CHENLi-wei1,LIANGHai-feng1,LIJie2,YANGJian-kun2,CHENPing1,LIDong-xia1

(1DepartmentofCardiology,FuxingHospitalAffiliatedtoCapti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38,China2DepartmentofEmergency,FuxingHospitalAffiliatedtoCaptialMedicalUniversity)

Correspondingauthor:XINXiao-ming,E-mail:xxm_hwk@163.com

Abstract:Background:Theawarenessrateof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forurbancommunityresidentsinChinaislow,andthereisnomatureandeffectivetrainingmodetofollow.Objective:ToevaluatethetrainingeffectofCPRknowledgeandskillsamongcommunityresidentsandpromotethespreadofCPRskills.Method:Selected180communityresidentsinXichengdistrict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Theresid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with90ineach.Theexperimentalgroupusedthesituationalteachingmethod,thecontrolgroupusedthetheoreticalteachingformofknowledgelecturetraining.Afterthetraining,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Aftertraining,residengts'knowledgeandskillsofCPRhaveimprovedsignificantlythanbefore(P<0.01).Conclusion:TheuseofsituationalteachingforCPRtrainingiseasyforcommunityresidentstoaccept,andisconducivetothepopularizationofCRPtechnology.

Keywords:effectevaluation;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skillstraining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被建议为所有健康医疗系统中最具核心价值的要素,早期及时有效的CPR是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重要途径。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调查分析显示院前心源性猝死占院前死亡的24.87%,心源性猝死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最常见的致死原因[1]。北京市西城区2010年居民心脏病死亡状况分析显示冠心病死亡地点主要在家中或赴医院途中[2]。如何在黄金抢救时限4-6分钟内及时进行CPR,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转归[3]。有研究表明,若能及时对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在4分钟内完成现场(院前)CPR,那么抢救成功率可达50%及以上,若超过6分钟进行CPR,则成功率仅为4%左右[4],因此,对公众进行CPR知识及技能培训对于提高院外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在西城区团区委的支持下开展社区居民急救技能培训项目,目的是提高居民急救知识、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水平,并探索在大城市居民中开展急救培训的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培训对象及分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随机抽取月坛地区社区6个,每个社区随机抽取居民30人进行调查及培训,共180名。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人,均具有正常认知能力。其中男88名,女92名;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0.2±19.6)岁;其中78.2%的居民既往没有参加过正式的急救培训。两组社区居民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并遵循自愿的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培训方法

1.2.1培训内容实验组接受理论知识讲座+情景教学培训;对照组仅接受理论知识讲座。其中培训内容来源于《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具体包括: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冠心病相关理论知识、公共场所除颤仪使用方法、心肺复苏有效指征、海姆立克急救法。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法,包括模拟人教学、角色扮演、建议微信群答疑等教学模式。对照组给于宣传手册并接受知识讲座后,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

1.2.2培训时间培训时间为90分钟。

1.2.3培训质量控制理论知识讲座采用统一的宣讲稿和规范化流程,辅以心脏解剖彩图以及提问式的现场互动,以保证培训内容和教学风格的一致性,讲座均由我院急诊医学及心内科副教授以上医师进行。

1.3资料收集方法培训前及培训后1月,运用同一调查问卷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心肺复苏知信行调查,评估学员对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为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培训效果,于30天后再次进行知信行调查,计算急救知识的得分,并运用首都医科大学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进行操作评价。

1.4问卷设计问卷设计分为三部分:一般资料、急救知识与需求调查。急救知识部分总分为100分,其中心肺复苏知识占75分,冠心病相关理论、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其他急救知识占25分。

1.5统计学处理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双录入,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得分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培训前共发放问卷180份,当场填写,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172份,有效回收率为95.6%。培训1月后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为78.9%。

2.2总体培训效果急救知识总得分的平均分培训前为(39.50±11.16)分,培训后为(52.20±17.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心肺复苏知识的平均分培训前为(23.91±8.89)分,培训后为(33.26±11.87)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急救知识的平均分培训前为(15.19±6.23)分,培训后为(18.94±7.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分的比较

2.3.1培训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分的比较培训前实验组心肺复苏知识与其他急救知识的平均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2.3.2培训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分的比较培训后,实验组心肺复苏知识的平均分与其他急救知识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3.3实验组培训前后得分的比较对于实验组,心肺复苏知识的平均分与其他急救知识的平均分培训后较培训前均有所提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2.3.4对照组培训前后得分的比较对于对照组,培训后心肺复苏知识的平均分较培训前有所提高,而其他急救知识的平均分有所降低,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本研究显示,培训前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得分普遍偏低,说明在中国现阶段,心肺复苏培训的普及率低下。在我国社区居民CPR受培训学习的机会少,虽然近年来通过媒体、电视等也进行急救知识普及教育,但由于受培训方法、次数、方式及文化程度等原因,社区居民未能真正掌握CPR技能。陈力勇等学者认为,在我国对于心肺复苏术这一具有社会普遍价值的医疗技术开展普及教育不够,导致CPR普及率低下[5]。

如何能在短时间内让不同层次的居民掌握心肺复苏术,缺乏有效的培训方法一直是制约心肺复苏术普及的瓶颈。以往的培训注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培训方法单一,单靠宣传册、录像远远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而居民是否真正的掌握也没有标准,培训效果不尽理想。2015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表明,经过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后,社区居民在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方面以及实施救护意愿方面与培训前相比有明显提高,说明培训有效[6]。培训方法及流程中体现了专家讲解、操作示范、学员训练等步骤,但并未设计相关对照。因此,到目前,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尚无成熟的模式可遵循。

本研究表明,对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做到以下几点可显著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其一,培训内容要接近实际,知识结构要尽可能简化。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对遗忘曲线的长期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不仅与时间相关,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人最先遗忘的是缺乏逻辑性的、不感兴趣的材料。故而居民在接受不同模式的心肺复苏培训后,其对知识的遗忘速度是不一样的。居民在培训前,对心肺复苏的了解十分有限,枯燥的知识灌输会导致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被减弱。因此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简化培训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培训的难度,促进居民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良好的理解和记忆的培训效果。其二,要切实加强提高居民对掌握急救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如可以通过医院的实例现身说法,同时,也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普及急救知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急救培训工作的良好气氛。其三,在培训方式上,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如运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模拟人实践,开展现场模拟演练,尽量做到短平快。同时,建立微信群答疑,并在群内交流通论,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通过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产生类似“滚雪球”效应的培训效果,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的急救能力。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运用情景教学法,包括模拟人教学、角色扮演、建议微信群答疑等教学模式,居民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开展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实践效果良好,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急救技能。而情景教学法,在传统理论授课基础上增加了角色扮演、模拟人教学、实操演练、线上答疑,较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而言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且耗时少,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张在其,骆福添,陈兵.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附12568例分析[J].新医学,2010,41(11):708-770.

[2]李竹,初里楠,张燕.北京市西城区2010年居民心脏病死亡状况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3,14(04):283-285.

[3]白岩松,刘中民,王立祥.论地震灾难救援九种关系[J]中华急诊医学,2013,22(9):951—953.

[4]徐凤,柴爽.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

学杂志,2013,32(6):1349-1350.

[5]陈力勇,王世祥.论心肺复苏普及教育的价值[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3):42-44.

[6]李博,李莉,娄小平等.社区居民中开展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效果评价[J].临床急诊杂志,2015,16(9):716-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