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解安军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中医医院645154

摘要:目的:分析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多层螺旋CT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内收治的2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需要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对患者的CT扫描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接受病理学诊断全部被确诊,而患者在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之后有3例小肠内病变患者被诊断为腺癌或者淋巴瘤,其余患者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两种诊断方式数据对比无差异存在(P>0.05)。结论: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病理;多层螺旋CT;效果

在胃肠道肿瘤疾病当中,胃肠道间质瘤可以占到0.1%—3%左右,是除了食管之外胃肠道最常发生的一种间叶性肿瘤疾病[1]。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发病部位一般集中在胃部、小肠,患者腹膜后腔也会发病,该病的生物学行为目前在临床中仍然很难被准确预测,且患者预后大多不佳,即便接受治疗也很可能出现复发。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如果诊断方法不到位,患者很有可能被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等,诊断带有一定难度,良、恶性鉴别也存在难点[2]。我院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选择多层螺旋CT,收到较好效果,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当中选择2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就诊原因包括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胃肠道肿块及胃肠梗阻,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排黑便、身体消瘦、腹部胀痛、腹部存在包块。我院在本次研究开展当中将以下患者剔除在外:精神疾病患者、意识障碍患者、其它类型肿瘤患者、生活无法自理患者、无家属监护患者、沟通障碍患者。在本研究所选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为11例,患者的年龄为43—70岁,病程最短为2个月,最长则为2年。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需要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我院选择PHILIPS16排螺旋CT设备进行操作,所有患者在接受扫描之前需要至少空腹12h。医生在进行扫描之前,需要选择70ml的碘海醇作为扫描对比剂,并且将其流速调整为3ml/s,但是如果患者存在肠梗阻症状,医生则不能应用造影剂。所有患者需要以仰卧位接受扫描,医生选择平扫与增强扫描技术进行操作,等到患者扫描结束之后,将相应的图像进行重建,并且传至处理工作站,并且将扫描的层厚与层距设定为1.5mm,选择曲面重建等方式对患者病变部位的图像进行处理。如果患者需要接受胃部与十二指肠扫描,医生需要让患者在接受扫描之前服用800ml泛影葡胺,并且在上扫描床的时候再次服用200ml的泛影葡胺溶液。如果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结肠与空回肠部位进行扫描,需要让患者在接受扫描之前的2—3h内服用1000ml的泛影葡胺,并且在上扫描床之前的1h及上扫描床的时候再次分别服用500ml以及200ml的碘帕醇,这样才能确保患者的胃部以及近端肠管充盈度较好,以此确保患者扫描的准确程度[3]。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所有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之后的诊断情况,并与患者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

1.4统计学方法

我院在本次研究当中选择SPSS21.0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若具体计数资料在对比后显示结果为P<0.05,则可视为差异明显。

2.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病理检查之后被全部确诊,有3例患者在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之后被诊断为其它病变,其余22例患者皆得到明确诊断,多层螺旋CT诊断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达到88%,相关数据在对比之后X2为3.192,P=0.07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临床当中并不多见的非上皮性肿瘤疾病,患者数量最多可以占到胃肠道肿瘤患者的3%左右[4]。胃肠道间质瘤一般发生于患者的胃内,该病的病理形态存在明显的复杂性,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也存在不同类型[5]。对于该病患者而言,科学的诊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情况,所以,为此类患者选择科学的诊断方式至关重要。

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选择多层螺旋CT方式进行诊断可以清晰显示出患者胃肠道间质瘤的具体部位、形态、病变部位的特点、生长方式与浸润情况等,患者是否出现转移也能被清晰扫描出来。医生在选择多层螺旋CT扫描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平面重建的方式,确保患者的病变部位被直观、立体地显示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肿瘤的良、恶性进行更为科学的判断与分析,且患者多个脏器的情况可以被显示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医生掌握患者肿瘤部位及其周围临近脏器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讲,如果患者的肿瘤直径在5cm以上,密度均匀且存在分叶,对于医生判断良、恶性有较大帮助。如果中老年患者的肿块出现了向着胃肠道腔外生长的情况且存在不均匀的强化情况,但是不存在消化道梗阻情况,医生就可以考虑患者患有胃肠道间质瘤。

在此次研究当中,所有患者均在入院之后接受了多层螺旋CT扫描及病理检查,在对比了具体的检查结果之后可以看出,多层螺旋CT扫描与病理检查一致性较高。

结语:

针对临床中患有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诊断方式选择而言,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较好,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该方法可作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首选诊断方式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其祥,李红兵,程寿林,黄镇.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01):18-21.

[2]母青林,刘剑.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02):109-111.

[3]戴亚军.浅谈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3):51-52.

[4]王西昌,施耀军,魏正清,李洋,郭瑞,扈建明,徐浩添.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1):1969-1971+1975.

[5]张建华,钟立坚,农剑波.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右江医学,2015,43(04):48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