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背后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1

“粗心”背后的思考

陈玲霞

◆陈玲霞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225600

每当作业或考试之后,必须分析错误原因。教师与家长往往把错误归因为学生“粗心、马虎”,于是再三叮嘱:要细心哟!可是“粗心”依旧,“粗心”成了使教师烦恼、家长困惑、学生懊恼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小学生老爱犯“粗心”的毛病呢?

下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浅略谈一下体会。

一、成因分析

1、从智力因素方面寻找“粗心”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

(1)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正确或掌握不牢。

例如:低年级学生经常出现如一枝铅笔2(厘米)、跑50米用10(分钟)的错误。细究这些错误,实际是学生还未建立起2厘米的长度表象和10秒的时间观念,生活经验不足会造成这一错误。

(2)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过程不当。

如学生已初步学会了运用比例尺知识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在练习中,我出示了下面一道题:

在一张比例尺为1/1000的学校平面图上,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这个长方形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学生出现了下面的错误:

8×5=40(平方厘米)

40&pide;(1/1000)=40000(平方厘米)

40000(平方厘米)=4(平方米)

这道题的错误解答显然不能用“粗心”来说明原因,它与课堂教学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训练不够有关。

2、造成学生“粗心”现象的,更主要的是受非智力因素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在我们的学生中,智商比较高而学习成绩平平的大有人在,而影响他们取得较好成绩的往往就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做作业和考试过程中,“粗心”是他们的共性。一般表现在:

①审题不认真。很多学生在做题时,常常是粗粗地看一遍就动手做,结果是“文不对题”或“文不达题”,而事后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②演算不细心。有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够好,如果碰到数字较大、步骤稍多的题目,就心浮气躁,产生马虎了事的情绪。有些学生做作业时没有固定的草稿纸,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面等到处打草稿,甚至有的连手心上也打起了草稿,即使有稿纸,诺大的一张也写不了几道题,字迹潦草、散乱,有的字迹覆盖字迹,回头自己都找不到。

③检验不到位。尽管老师和家长一再强调,做完题目以后要检查,可是许多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做完以后只是煞有介事地捧着本子或试卷看看,并没有实质性的逐条进行检查。

(2)数学学习兴趣不浓。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加之有些练习缺少必要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形式单一,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兴致不高,差错率也就高。

(3)思想上未加重视。学生往往认为漏做或抄错题目、题意看不清楚、计算不细心、单位或符号写错等等关系不大,又不是不懂,只要订正一下,以后注意就行了。事实是常错。

二、教学建议

1、告知“粗心”的危害性。

针对学生的情况,可借助粗心大意而造成重大事故、人间悲剧的事实教育学生,教育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他们今天不小心做错了习题,可以重新做一遍,而将来要面对的并不是这些可以订正的作业题,他们有可能成为飞机制造者、楼房设计者、高架桥的工程师等等,而这些行业需要的并不是反复的订正,而是落笔就要正确的。

2、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要教给学生读题方法,低年级要求学生边指边读,较复杂的问题,强调他们多读,读出其中的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做标记的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为了避免学生的定势思维,还可以经常进行一些变式练习,强化认真审题的重要性。

3、重视书写规范。

有的学生10个数字都未能写好,如“9”与“4”分辨不清、“0”写成“6”等。平时应要求学生做到字迹工整,同时为了尽可能减少草稿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要求每人一个草稿本,作业时认真打草稿,并按作业题号顺序排列,便于检查时查对。长此以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4、教给检验的方法。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们应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把检查和验算当作不可缺少的步骤,养成检验的习惯。同时要教给学生具体检验的方法。例如低年级计算,要求他们把答案用纸盖住,重新看题目算一遍,再用做好的答案核对;中高年级计算可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应用题可以运用估算、一题多解或逆运算的方法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5、让学生自评、互评。

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评价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对学生的评价不应是单一的教师行为,而应多创造一些机会给学生,让他们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提升自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