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关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侯璐

侯璐(永年县第一实验学校河北永年057150)

更高的课堂效率,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课堂设计是关键,有好的课堂设计才可能有的放矢,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气氛是条件,有了合适的氛围,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成倍提高;共鸣是法宝,能引起学生共鸣,学习上的一切疑难就会迎刃而解;反馈是必要补充,积极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就能及时地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取得更好的效果;多媒体是手段,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不直观,可以化繁为简,提高效率。

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更好地在四十五分钟内增效益,提质量?经过我多年的探索,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1.完美课堂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好的课堂设计,是课堂成功的一个决定因素。要提高效率,先精心做好课堂设计。

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听潮》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欣赏,而且也可以从中受到深邃的人生的启迪。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朗读。但是,首先要对课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题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才能懂得这“伟大的乐章”的深刻含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呢?那就要抓重点。《听潮》的重点就是:海的“沉吟”与海的“愤怒”。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时间要用在刀口上;“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例如,我在教这《孔已己》一课时,可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鲁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个‘孔乙己’这个名字”为题,启发学生设想一下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作用,再让学生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最后以“孔乙已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妻子”在文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能找出几例?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这一古今词的意义,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2.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亲情与关爱。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有自信,敢于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阅读,敢于形成或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到学习活动中,课堂效率才会进一步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创设一个活跃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的课堂氛围呢?

多一份真诚。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要坦诚相见、平等相处。要提倡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进行不同的争论。即使学生错了或说得不完整,教师也要热情鼓励,或让学生重答;有时教师错了,应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有利于学生敢想、敢问、敢说的习惯,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心智,迸出创造的火花。

多一些尊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对学生发表的各种见解,教师都应认真听取,认真对待。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若有不同的看法尽可大胆地提出来。若正确的,大力加以表扬;不完整的进行启发与补充;错误的,耐心地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信心十足地站起来,心悦诚服地坐下去。”

多一些微笑。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

多一些幽默。特级教师魏书生明确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让后进生在愉快的课堂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

3.激发情感共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中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深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的,而是借助于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南朝梁时刘勰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教语文就是要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在这种情的熏陶、冲击、融汇之中,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达到“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离开情感,语文课堂教学就将是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无力,更别提什么效率了。因此,语文课堂必须要有情感的激荡。

首先,教师应该充满激情,能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情调课文,应用相应的语言给予表达。或感情奔放,或脉脉含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喜怒哀乐悲恐惊都要适度、合拍。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产生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如历其境的艺术之感,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实现读者与作者情感上的和谐共振。

其次,教师除还要善于根据所授内容的文章风格和文体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步骤,细致考虑课本中的情感因素,积极联系学生生活体检,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最终达到巧妙激情,使学生与作品的人、事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