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增效一体化管柱技术在寨科油田的试验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节能增效一体化管柱技术在寨科油田的试验应用

白昕

白昕(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西区采油厂,陕西延安716000)

中图分类号:TE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327-01

摘要:节能增效管柱一体化技术是对目前大部分油田出现的储层物性差、油稠、结蜡、出砂、高含水、低产能、高耗能、腐蚀等机械采油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而研发的一项技术。该技术曾在多个采油单位应用实施,效果很好。西区采油厂的寨科油田也在部分井上试用了“节能增效一体化管柱技术”,不同程度的起到了延长检泵周期,提高泵效,增产降耗的功效。

关键词:一体化管柱技术;提高泵效;节能增产

前言:寨科油田1997年进行钻探,1999年开始进行滚动勘探开发,2002年已全面投入开发。截止2011年底共有油水井303口,探明含油面积11.7km2,地质储量739.3×104t。

寨科油田的开采储层属中孔、低渗、低压、低丰度储层,主要开采层位是三叠系的长2油层。岩性致密,开采难度较大。油井在采油过程中降产快、出砂严重,管柱漏失严重,管杆偏磨严重。油井在钻井、压裂、措施改造等施工作业过程中油层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孔道造成堵塞,渗透率降低,油流阻力增加,油井产量降低。为此引进了节能增效一体化管柱技术来提高油井产量。

一、寨科油田区域概况

寨科油田位于陕西省志丹县西南部的纸坊乡境内,区域构造位置处于伊陕斜坡中部,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坡降约为7-10m/km,倾角不到lo,局部发育差异压实的低幅度鼻状隆起。[1]

二、油藏地质特征

寨科油田的主力开采层位为三叠系延长组的长2油层。长2油组位于三叠系中第四段(T3Y4),根据储层岩性及电性显示特性,划分为长21、长22、长23三个亚组。目前开发的主要目的层为长21亚组,其次为长22亚组,个别井还开采侏罗系中下统第一段(T2Y1)的延9、延10油层[1]。

寨科油田大面积分布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砂体较发育。储层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细粒、细~中粒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粉~细粒、中~细粒长石砂岩。储层孔隙度平均14.9%,渗透率平均5.02×10-3μm2,属中等孔隙度、低渗透率的储层。受沉积相带分布和成岩作用影响,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油藏属岩性油藏或构造—岩性油藏。寨科区地面原油密度0.841~0.846t/m3,平均0.844t/m3;地面原始粘度(50℃)6.0~6.8mpa.s,平均为6.4mpa.s;凝固点6~8℃,平均为70℃,含储量6.0~6.8%,平均为6.4%。寨科区寨9-3井高压物性取样,取样深度1486m,地层温度41.16℃,地层压力10.53Mpa,饱和压力1.43Mpa,原始气油比19.46m3/t,地层原油密度0.8121t/m3,地层原油粘度5.64mpa.s,原油体积系数1.060,溶解系数11.40m3/Mpa,收缩率5.66%。[2]。

三、技术原理

节能一体化管柱技术是利用最新液柱沉降理论及措施减少冲程损失,降低泵的漏失,达到提高泵效的目的。根据整个采油过程中油井各项数据,结合防沉降软件准确把握整个液柱沉降点,安装技术配套装置[3]。该装置作为活塞串连于抽油杆上,将油管作为泵筒,形成一个多级接力抽油系统。由于该技术装置是加装在抽油管内,解决了过去由单泵举升整井筒液柱至地面的问题,而是由每一级装置以接力的形式,举升液柱至地面。在原油进入单流技术装置后,原油只能向上运行,不能向下沉降,泵上压力全部转加于抽油杆上,减轻了泵的压力,避免了泵的漏失,提高了泵效,延长了泵的使用寿命和检泵周期[3]。同时该装置还具备扶正、刮蜡、携沙等作用,解决了油井偏磨问题,进而减少油井维修费用。

四、技术特点

提高泵效、降低冲程损失,疏通地层泥浆污染,提高抽吸能力;具备扶正、刮蜡、携沙作用;增强原油流动能力,减轻泵球阀的撞击力和磨损;延长生产周期与检泵周期,有效节约成本,节约电能;环保,安全可靠,不伤害井筒及产油层。安装简易,易维护。

五、现场应用情况

2011年在寨科油田选了9口产液量低、渗透率差、供液量不足、泵效差的井开始试验应用一体化管柱技术,下面就3口井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一)寨13-3井在2011年5月7日试用了节能增效一体化管柱技术后,前10天日产液量由试用前3.5吨上升至7.5吨,上升明显。由于清蜡不及时,15天后日产液量降为5.7吨后开始稳产,90天净增原油215吨。

(二)寨91-2井2011年5月20日试用了节能增效一体化管柱技术,日产液量由试用前的2.2吨上升至4.8吨,安装后生产状况稳定。

(三)寨25-1井2011年6月12日试用了节能增效一体化管柱技术后,日产液量一直比较稳定,由试用前的1.44吨上升至3.6吨。

在寨科油田9口井上应用了节能增效一体化管柱技术后,各井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泵效,加增了原油流动能力,并且起到了扶正、刮蜡的作用,产液量越高的井,应用后增产效果越好。

六、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在9口井上试验应用后,跟踪分析产量变化情况。每口井平均每天增产液量2.7吨,按寨科油田目前的平均含水率22%计算,每口井平均每天增油量为2.1吨。每口井安装节能增效一体化管柱技术共需投资费用96000元,增产的原油按内部油价每吨3300元计算,收回投资需13.85天(96000元&pide;(2.1吨/天×3300元/吨)=13.85天)。

七、结论

1.节能增效一体化管柱技术具有技术先进、应用效果明显、实用性强,对地层无污染,疏通地层堵塞,可达到增产节能的目的。

2.该技术可满足于低产井、高产井、各产油井的需要。

3.通过现场试用表明,该技术可提高泵效、提高泵抽吸力、延长泵寿命和检泵周期,如果清蜡及时使用效果会更加明显。

4.安全环保,对油层不伤害,不污染,节约电能15-30%[3]。

5.降低采油成本,具备扶正、刮蜡、携砂作用。

参考文献:

[1]寨科区注水示范区油藏描述——陕西同创油田开发技术研究所,2008.12。

[2]志丹探区寨科区长2油组注水方案报告,2005.12。

[3]节能增效一体化管柱技术试验总结报告——陕西路创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11.10。

作者简介:白昕,男,1974年出生,工程师,长期从事油田注水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