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

欧阳欢庆

湖南省湘雅博爱康复医院410000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使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下骨折的效果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安全性以及疗效。方法:采用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患者,将4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分配20人。实验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常规对照组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并比较使用不同方法的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所需时间、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别。结果:在患者出院后的半年至1年,随访病患。平均16个月后病患的骨折可基本全部愈合,根据比较发现股骨近端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相较动力髋螺钉组较短(P<0.05);髋关节功能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通过比较发现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骨折愈合时间比动力髋螺钉短,同时并发症也少于动力髋螺钉。

【关键词】髋骨折;骨折固定术;内股骨骨折;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

采用非手术的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通常会导致骨不连、骨折愈合时间长甚至发生畸形愈合的现象。并且手术治疗需要病患长期卧床,从而衍生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现在多采用手术治疗。抽取40例2012-2014年间本院患者,采用国产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两种方法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并根据结果来比较两者之间愈合的时间长短、有无并发症,经整理后作出相应报告。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40例患者,其中女士有22例,男士有18例,患者的年龄阶段在27-75岁之间,平均(56.42±2.85)岁。其中患有股骨转子间骨折有29例,而患有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11例。依照AO/ASIF对患者的病况进行分类:其中A1型13例,A2型14例,A3型13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20人,动力髋螺钉23例,股骨近端髓内钉17例。两组患者之间不论是性别亦或是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先采取牵引后行胫骨节骨的方式,然后在住院5-7天后进行手术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法给手术中的患者进行麻醉,并将其采取仰卧的方式置于牵引床上,使用C型臂X线机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透视,根据X线情况进行相应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入路方位定位在股骨大转子上方的切割口,以股骨梨状窝作为,进入点将髓内钉插入其中,用开孔器扎透皮质作为取针处,接着在取针处内放入球形导针,随之将相对应的髓内钉放置于扩髓以后的入口并插入髓腔。在透视进行满意后,安装瞄准器选出2个定位钉,一个在股骨头中心,另一个在股骨颈中上的位置。动力髋螺钉组:将病患的骨折端暴露出来,采取在股骨外侧以及上端进行切割切口的方法,用瞄准器选定135°,在大转子下2至3cm处将导针打入股骨头内,把整块骨块直接进行复移。当透视定位准确后,进行固定螺钉,位置打在股骨头皮质下1cm中央偏下,侧位偏前。测量长度并扩髓然后打入适当相应的拉力螺钉以此固定螺钉。

1.2.2术后处理

病患在进行手术后1天即可坐起,采用CPM机进行骨折愈合的辅助功能锻炼。根据其骨折类型以及每位患者不同的复位情况来决定下地不负重行走的时间,平均约在2-4周。在进行手术后的每个月都要进行复查,拍摄X线片及时查看骨折愈合情况。在复查发现骨痂形成后,患者即可在患肢部位部分负重,重量不宜过大,直至骨折端完全愈合后才可完全负重。

1.3疗效评定标准

髋关节功能评定采取Sanders评分标准,疼痛占10分,行走表现能力占10分,功能占10分,X线评估占10分,运动肌力量大小占10分,日常活动表现占10分。患者达到55-60分即评定为优,45-54分评定为良好,35-44分评定为中,低于35分则为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40例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到2年,平均16个月。采取X线片复查,若显示骨折线模糊或者消失,则表明缓和的骨折全部愈合。根据比较结果发现股骨近端髓内钉组的恢复时间比动力髋螺钉组的愈合时间短,而髋内翻的发生率也是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低于动力髋螺钉组。但两组之间的髋关节功能和股骨颈缩短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1型13例,A2型14例,A3型13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在手术后发生了1例A3型的髋内翻,没有发生股骨颈缩短的病例。动力款螺钉组在术后发生了7例髋内翻,其中A2型有4例,A3型有3例;发生了4例股骨颈缩短,其中A2型中有1例,A3型中有3例。

3.讨论

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均可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以及转子下骨折。髓外固定最常用的方法为动力髋螺钉固定,髓内固定主要采取股骨近端內钉组。比较发现髓外固定对股骨头传递的压力力臂比髓内固定系统更大,因此髓外固定系统的稳定性也远不如髓内系统。尤其是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若采取髓外固定的方法发生髋内翻畸形的几率较高。在本研究中,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仅发生了1例髋内翻,而动力髋螺钉组则发生了7例,根据Parker的研究也可表明采取髓内固定并发症少于髓外固定。

综上所述,基本可以认定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以及转子下骨折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沈宏江,郭亮.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2个月随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44):7146-7150.

[2]徐雍剑.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医正骨,2013,(0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