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体会肖咏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体会肖咏梅

肖咏梅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7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包括家属培训、抚触护理、被动运动护理、视觉和听觉刺激、给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呼吸改善时间、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体征全部消失时间,以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和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作为护理效果的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改善时间、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体征全部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15d,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出生第3个月,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可协同改善患儿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对于促进病情转归、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综合性护理;新生儿行为神经;粗大运动功能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的各种危险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娩出后新生儿未能建立自主规律性呼吸,导致脑部缺氧缺血性病变[1]。由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容易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在治疗过程中,配合高水平的护理,对于协同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相关的研究亦表明,单纯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难以有效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预后,非常有必要采取综合性护理,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对于进一步改善预后、促进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7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分娩方式:顺产16例、剖腹产19例;孕32.8~42.7周、平均39.8±1.9周;临床表现分度:轻度15例,中度14例,重度6例;观察组41例,其中男22例、女19例;分娩方式:顺产19例、剖腹产22例;孕33.5~41.9周、平均40.1±1.8周;临床表现分度:轻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支持疗法,维持血气、pH和生命体征处于正常范围,并对症处理,以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消除脑干症状等为主;必要时,结合高压氧治疗、脑细胞代谢赋活剂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包括家属培训,对家属进行关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措施的培训,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告知家属参与患儿护理的重要性、护理计划和注意事项,督促患者为患儿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儿的护理情况和进展,并配合随访和复诊;抚触护理,调节室温、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按摩患儿的四肢、背面、胸、腹等,按摩力度适宜,并逐渐加重,初始每次按摩5min,可逐渐延长至15min,每日按摩2次;在按摩期间,多与患儿交流,结合冷热刺激、握物等干预措施;被动运动护理,在患儿进食、游泳后或日光浴期间,上下活动、伸展患儿的四肢,并适当旋转,每次15min,每日2次;在被动运动护理期间,可播放音乐,密切观察患儿的肢体动作、语言表现;视觉和听觉刺激,采用不同颜色的玩具在患儿眼前晃动,结合不同颜色的光源照射患儿的头部正、侧面,必要时,使患儿接受日光浴;同时,播放轻快的儿童音乐,在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之前,给予语言刺激;给氧护理,在给氧治疗过程中,协助患儿保持舒适的体位,保持呼吸道畅通,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根据患儿的呼吸功能和面色状况,调整给氧时间和强度。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呼吸改善时间、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体征全部消失时间,以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和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作为护理效果的观察指标[2]。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对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改善时间、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体征全部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的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对比

3讨论

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过程中,以支持疗法、对症处理和高压氧治疗为主,对于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具有一定作用。但单纯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仍难以在短时间内逆转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情,仍需配合高水平的护理[3]。基于上述观点,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在患儿表达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加强护理,与常规治疗和护理相辅相成,协同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由本研究表1可知,出生第15d,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出生第3个月,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提示上述观点,进一步佐证加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可协同改善患儿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这一观点,与莫静金[4]等的研究相符合。在本研究的综合性护理中,包括家属培训、抚触护理、被动运动护理、视觉和听觉刺激、给氧护理,均有利于提高对患儿的护理水平,对于改善脑内血液循环和神经元功能、刺激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均具有积极作用[5]。由本研究表1可知,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改善时间、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体征全部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加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可协同改善患儿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对于促进病情转归、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石丰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综合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344.

[2]卢春燕.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刺激性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4,12(1):16-18.

[3]甘婵英.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7(14):2787-2788.

[4]莫静金,高沛云,范凤仪等.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5(6):214-215.

[5]杨玉芳,张舒梅,黄凌雁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育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3(1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