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研究

马玉林

马玉林

(甘肃临夏州人民医院感染科731100)

【摘要】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对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血象三系复常、肝功能复常、改善症状、降低门静脉压力及提高存活率。方法:选择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病例,进行部分脾脏脾动脉栓塞,并与常规治疗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进行对比观察,观察时限为一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象中的三系变化,肝功能、临床症状、门静脉压力及存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血象三系复常方面、肝功能复常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尤其是近期疗效明显,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门静脉压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存活率方面,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部分脾栓塞对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能明显改善症状、恢复血象三系、恢复肝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提高存活率。

【关键词】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栓塞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022-02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其中很大部分病例同时伴有脾功能亢进,患者往往伴随免疫功能低下、严重贫血、机体更容易出血倾向,在加上肝硬化固有的对机体损害,患者往往生存质量严重下降,存活率明显降低,在临床上没有特效药物,所以我们对于这类患者在治疗肝脏本身病变基础上,部分栓塞脾脏动脉,使脾脏部分局限性坏死,从而达到改善症状、提高血象三系、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提高存活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0.5±3.6岁。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39.5±4.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构成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病例均符合2000年10月西安第十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病例同时符合脾功能亢进,伴随其血象中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低于正常值下限。

1.3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34-45岁,无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对脾动脉栓塞不能接受,以及手术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要进一步脾切除的。

1.4方法治疗组患者在C型臂[2]监控下,使用微导管经股动脉进行穿刺,注射造影剂,引导导管至脾动脉预定位置,使用明胶海绵或栓塞颗粒进行栓塞;对照组用常规止血、及升高白细胞、促进红细胞再生、降低门脉药物,常规治疗。两组均观察一年。

1.5观察指标栓塞前(治疗前)、栓塞后(治疗后)半月、一月、后每三月检测一次血象、肝功能(ALT、AST、TBIL),腹部B超(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脾脏厚度)。

1.6疗效观察疗程结束时以显效、有效及无效3级标准评价。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或者明显好转,血象三系明显复常,ALT、TBil恢复正常,门静脉压力减小、脾脏厚度减小。有效:主要症状好转或稳定不变,门静脉压力、脾脏厚度,达不到以上标准或病情减轻。无效:症状加重、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1.7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及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期间血象三系变化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象三系变化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从表中可明显看出,在治疗开始后,治疗组症状改善的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部B超肝脏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脾静脉宽度的变化情况比较。治疗组患者在脾脏栓塞后肝脏门静脉宽度变小,脾脏厚度变薄,脾静脉宽度变窄。

2.4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在脾动脉栓塞后,个别病例出现发热、脾区疼痛、及消化道反应。

3讨论

3.1我国是病毒性乙型肝炎高发地区,人群中HBsAg携带率达7.18%,在2005年《中国乙肝患者认知现状研究报告》提到中国约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中25%为慢性肝炎,超过3000万,特别是其中1/3病例在15年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伴随脾功能亢进,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该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3.2对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长期以来给予对症治疗,其中肝功能正常,肝硬化代偿期的曾流行做脾脏全切术,但是脾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切除导致创伤大,使机体丧失脾脏免疫、过滤血液、调节血容量功能;

3.3部分脾脏梗塞主要发生在脾外周红髓部位[3],从而削弱了脾脏中的巨噬细胞对吞噬作用。脾脏大部分坏死后,脾脏缩小,使正常血细胞在脾脏中的破坏减少。故脾功能亢进得以纠正。由于引起门脉高压的血流量60%~70%来自脾动脉,脾脏栓塞后,脾动脉血流量减少,门脉高压得以改善。有利于改善肝功能,以及顽固性腹水的吸收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恢复。

3.4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个别病例在部分脾脏栓塞后出现发热、疼痛、消化道症状,但栓塞后绝大部分病例患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症状减轻、门脉压力降低,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出血倾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提高存活率。

参考文献

[1]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

[2]李丽君C型臂X线机透视下手术X线辐射的防护(J)江西医药.2008(43)1.

[3]周宝林部分脾栓塞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7.8.2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