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实验观察与讨论

/ 1

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实验观察与讨论

尚宝荣

尚宝荣

(湖北省谷城县中医院检验科4417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196-01

目前,不少临床实验室在应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该方法具有影响因素少,试剂成本低,结果稳定,线性范围宽(0-1026umol/L)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并通过反复试验找到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原理在pH3附近,标本中的总胆红素因表面活性剂和钒酸的作用直接被氧化成胆绿素,此时由于胆红素特有的黄色减少,测定钒酸作用前后的吸光度之差,可直接求出总胆红素的浓度。

1.2仪器:贝克曼LX20生化分析仪

1.3试剂上海华氏亚太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钒酸盐氧化法总胆红素测定试剂盒,液体双试剂(R1:Tris-HCL缓冲液,表面活性剂;R2:磷酸盐缓冲液化学氧化剂钒酸钠)

1.4胆红素标准品(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提供)。

1.5用450nm波长的测试方法与应用630nm波长的测试方法除波长与反应方向不同,其它实验参数均相同。实验所给予的各样本胆红素值均为抽查病人样本用重氮法测定所得。X代表测定均值,CV代表变异系数,n代表重复测定次数,胆红素单位为umol/L.

2观察与讨论

2.1间接胆红素浓度大量增多的样本的检测。临床上常遇到由于间接胆红素的大量增多而致总胆红素浓度大幅升高的病例,如蚕豆黄,新生儿溶血症等疾病,血液间接胆红素的比例可高达90%以上,由于间接胆红素的极性基团被掩蔽,在被钒酸氧化前有一个被表面活性剂处理的过程,间接胆红素含量越高,则在较短时间内处理得越不完全,导致第二试剂加入后未被表面活性剂完全处理的间接胆红素不能及时地被钒酸所氧化,单位时间内胆红素的实际反应量减少,在试剂盒设置的反应时间结束时,仍然显示出较高的吸光度,也就是说标本内的胆红素并没有完全参与反应,因此测得结果低于样本的实际浓度,误差幅度则随着间接胆红素在标本中比例的扩大而增加,为此我们采取稀释样本(一般将样本用生理盐水作2-5倍稀释即可),适当延长样本与第一试剂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时间(原300秒改为420秒)。我们应用改进前后的方法对7例临床诊断为蚕豆黄(5例)及新生儿溶血病(2例)的患者进行了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取得了较好的测试效果.方法改进前后的测试结果对比如表1:

表1方法改进前后胆红素含量测试结果对比

样本1样本2样本3样本4样本5样本6样本7

改进前133.2155.4175.5206.3223.8262.4290.5

改进后134.8160.1199.0258.5289.2382.3422.1

2.2改变检测波长结果比较在1.1反应原理显示,该方法在胆红素特有的黄色减少的同时,伴随着胆绿素的生成,黄色褪尽的时候胆绿素的生成则达到高峰。而胆绿素的吸收峰在630nm,实验中我们发现,应用630nm主波长监测胆绿素的生成量,反应结束时绿色的深浅同样也能反映标本中胆红素的含量,即绿色越深,胆红素浓度越高。其反应方向与450nm波长下的测试刚好相反。实验中我们用高值(T-BIL289);中值(T-BIL62.4);低值(T-BIL12.5)样本对两种不同波长的测试方法进行重复对比试验(n=5),得出表2三组数据:

表2两种不同检测波长检测结果比较

钒酸氧化法(450nm)钒酸氧化法(630nm)

1高值样本x295cv2.83%x286cv2.72%

2中值样本x62.0cv3.91%x63.3cv4.13%

3低值样本x12.7cv4.95%x11.1cv5.83%

用两均数t检验法处理三组数据,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与重氮法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450nm波长对溶血标本的检测可能出现偏差,应用630nm波长来监测胆绿素的生成量,可以有效的避免溶血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此,使用630nm检测波长,测定胆绿素的生成量,可作为化学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另一方法选择,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