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莉崔丽萍崔莉侯岩(通讯作者)

李莉崔丽萍崔莉侯岩(通讯作者)(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110006)

【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385-02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7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伴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西医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隔药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确切,可促进腹水消退

【关键词】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中西医结合疗法隔药灸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约占肝硬化腹水的5%-10%,易并发原发性腹膜炎、肝肾综会征、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难治性腹水是肝硬化的临床终末期表现之一,预后极差,患者半年死亡率达50%,1年死亡率可达75%[1]。目前多采用腹腔穿刺放液术、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肝移植等治疗手段以改善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预后。

我科自2009年以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隔药灸进行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比较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收治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85例,治疗组43例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32~69岁,平均45.7岁;对照组42例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31~68岁,平均46.5岁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国际腹水俱乐部关于难治性腹水的诊断标准,均需符合以下4个条件:①治疗时间:限钠(<90mmol/d)和大剂量利尿剂治疗(螺内酯400mg/d+呋塞米160mg/d)至少1周;②缺乏反应:治疗4天,平均体重减轻<0.8kg及尿钠排出小于钠的摄入;③早期腹水再发:最初治疗有效,但4周内再发2级或3级腹水;④发生利尿剂诱导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肾损害、血钠<125mmol/L、低钾或高钾血症。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性谷胱甘肽、必要时补充白蛋白或血浆;口服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塞等对症治疗措施。治疗组加用中药隔药灸,日一次,药物组成为葶苈子,车前子,泽泻,猪苓,陈皮,大腹皮,甘遂,川芎,桂枝等研磨成末,每日1次隔药灸,15天为一个疗程。

1.4统计学处理方法:对资料采用x2检验。

1.5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疗程结束时,腹水消失;显效:腹水明显减少,未完全消失;好转:腹水减少50%以上,未能完全消失;无效:腹水无消退或恶化者。

2结果

两组比较,腹水消退情况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

表两组治疗后腹水消退疗效比较例(%)

注: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P<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肝硬化腹水可归属于中医的“朦胀”范畴,属于中医“风、痨、鼓,膈”四大难症之一。鼓胀胀病因比较复杂,概言之,有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虫毒感染、病后续发四个方面。形成本病的机理,主要在于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水停腹中.故喻嘉言概括为“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鼓胀病机特点为正虚邪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故在治疗上不能简单使用单一方法。腹水的形成是诸多因素所致,门脉高压是其形成基础,此外与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代偿途径的激活密切相关。肝硬化时肝窦毛细血管化与门脉压增高,导致血管床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液中水分与淋巴液易外渗形成腹水。一氧化氮等合成增多,使血管阻力下降,呈高动力循环状态。另外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脏灭活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等作用减弱,也有助于体内钠潴留与腹水形成。研究表明腹腔液体重吸收有很大限度,但在单纯放腹水后,腹水形成却非常迅速,甚至是腹水重吸收量的3.1倍[2]。此外,腹水常会伴有自发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内毒素血症而使利尿、抗感染、放腹水或腹水浓缩回输等的治疗效果受到较多局限,且有的治法存在较明显的副作用。神阙穴为任脉要穴,与督脉命门相应,任督经气相通,共理人体诸经百脉;脐亦为冲脉循行之地,冲为经脉之海,任督冲内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联系全身之经脉,起着调节气血、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3]。而肝硬化腹水病理生理特点使中药隔药灸疗法有特殊意义,脐部血管丰富,门静脉与脐静脉、腹壁静脉与上、下腔静脉间形成通道,更利于隔药灸的药物经过该侧支循环进入血流而发挥作用。此外,肝硬化腹水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及菌群失调,内毒素生成增加,而硬化的肝脏对内毒素的清除功能减退,易致内毒素血症的发生[4],而内毒素血症往往是难治性腹水的原因之一,中药于神阙穴隔药灸可促进肠道蠕动与气体排出,缓解胃肠静脉血瘀,改善内毒素血症与肾功能,提高利尿药物效果[5]。脐部的血管分布非常丰富,脐中含有腹壁动、静脉分支,药物渗透性强,吸收快。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连接门静脉,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5]。有资料表明不断刺激脐中穴,会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以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提高免疫机能,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从而防病治病。此外,脐下组织表皮角质层较薄,又无脂肪组织,屏障作用差,皮肤直接与筋膜腹膜相通,内与小肠相连,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因此,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隔药灸可通过经络传导、药物的吸收代谢及神经调节而发挥整体调节,也可通过药物的局部刺激达到治疗效果。敷脐治疗腹水最早见于明代《本草纲目》记载:“方家治肿满,小便不利者,以赤根捣烂,入麝香三分贴于脐心,以帛束之,得小便利,则肿消”。外治专家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精辟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本组方中,甘遂、泽泻,猪苓,大腹皮可逐水、消肿散结,使储留水饮排泄体外;陈皮行气燥湿,桂枝入肺,通阳利水,可起到提壶揭盖的功效,川芎理气活血,并有明确的透皮作用,可以促使药物直达病所。综观全方,具有行气活血,逐水消胀之功。隔药灸作为一种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之一,历史悠久,能通过局部刺激与整体调节两条途径发挥作用,有着中药内服及西药疗法所不具备的特点,简、便、验、廉,而且无毒副作用、无痛苦,患者乐于接受。

参考文献

[1]朱凤兰.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21例疗效观察.苏州大学学报,2006,26(5):842-843.

[2]漆德芳.肝硬化腹水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0:478~486.

[3]徐化君.敷脐疗法临床应用举隅.光明中医杂志,1997,12(3):54~封4.

[4]孟申,漆德芳.肝硬化与内毒素血症.见:漆德芳主编.肝硬化.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0:146~148.

[5]雷陵,刘家友,张一梅.消臌舒腹散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中医外治杂志,1995,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