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护理程序对AIDS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3

运用护理程序对AIDS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郑丽霞李雪芬

郑丽霞李雪芬

(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1)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护理程序对AIDS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AIDS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实施规范化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SAS和SD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对AIDS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减轻AIDS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护理程序;AIDS;焦虑;抑郁;心理干预

ApplicationofnursingprocedureinpatientswithAIDSfortheimplementationoftheeffectof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

ZhengLixia,LiXuefen.

(GuangyuanThirdPeople'sHospital,SichuanGuangyuan628001,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nursingprocessonpatientswithAIDSimplementationmethodandtheeffectof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Method:random60casesofAIDSwerepidedintotheexperimentalgroup30casesandcontrolgroup30cases.Thecontrolgroupwasgivenroutinenursingmeasures,intheexperimentalgroupreceivedroutinecarebasedontheapplicationofnursingprocedureintheimplementationofstandardized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thepatientswereinvestigatedwithaquestionnaire.Results:theexperimentalgroupaftertheinterventionoftheSASandSDStotalscore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decreasedobviously,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O.05).Conclusion:applyingnursingproceduretocarryout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canreducethepatientswithAIDSAIDSinpatientswithanxietyanddepression,enhancetreatmentcompliance.

【Keywords】careprogram;AIDS;anxiety;depression;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16-02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慢性致命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HIV特异性侵犯并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并使机体多种免疫细胞受损,最终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1]由于艾滋病的致死性和传播的特殊性,AIDS患者极易产生一系列负性心理反应,最为普遍的是焦虑和抑郁情绪。[2]本文对我院2007年6月一2011年6月住院的30例艾滋病患者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心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使病人以积极的态度生活,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为省CDC监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男l9例、女11例,年龄23—52岁、平均41.23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1~56岁、平均39.21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用药、社会支持、心理干预前SAS、SDS标准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HIV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实施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评估对患者的心理反应性质、心理反应的强度、引起心理反应的个体原因进行评估,通过观察、交谈、心理测量等方法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需求;②提出护理诊断;③制订心理干预计划;④采用一对一的方法,实施心理干预计划,⑤进行效果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评估,进行下一轮的心理干预。

1.3评分方法

用WillamW.K.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3]、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定接受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每份量表由受过培训的专业护士逐人测评,以统一的指导语进行指导,以中性无暗示的方式逐项读给受评者,让其理解后自行答之。两次评定调查员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性别采用R×C列表X2检验,年龄、病程、治疗前后SAS和SDS分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SAS和SDS分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SAS和SD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心理干预能减轻AIDS患者焦虑和抑郁。

表1两组治疗前后SAS、SDS分值比较(x±s)

3心理干预

3.1消除歧视,尊重患者

心理干预的成败取决于护患两方面的情感和信任。[4]消除歧视,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开展心理干预的基础。不管病人背景如何,均要一视同仁予以尊重。医务人员有义务帮助病人树立自尊和接受来自社会的尊重,让他们知道,他们同样有爱他人和被人爱的需要和权利,有社会交往和被关怀支持的需要,享有相互尊重的权利,这些需要和权利应该得到理解、尊重、平等对待。强调尊重病人的自主权、知情同意权、保密权和隐私权。

3.2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3.2.1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缓解陌生环境引起的心理压力: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记住患者的姓名,选择恰当的称呼,介绍科室的环境、病房的设备使用、饮食安排、探视陪护制度等。

3.2.2善于交谈交谈是收集资料、建立关系、解决问题的最主要的方式,在交谈前,护士应明确交谈的目的,确定初步的问题,选择适当的地点,了解患者基本的背景资料,在交谈的过程中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提问应简明、通俗、易懂。

3.2.3情感反应对病人的情感表露作出及时、恰当的回应,让对方感受到对其的理解和关心,对方表露出忧虑、恐惧、焦虑等情绪应给予恰当的安慰,在病人面前表露出的应当是真诚和自然的。

3.2.4交流中应注意伦理学的问题保密原则,未征得病人的同意,交流的内容必须保密;知情同意原则,交流开始前要将交流的目的、内容、程序及对他可能造成的影响,书面或口头告知;无伤害原则,交流应该对病人不造成伤害;受益原则,应确保病人在交流过程中有利于健康,有利于他们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服务。

3.3进行AIDS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讲解AIDS的相关知识,传播途径,抗病毒治疗的目的及毒副作用等,提高患者自我护理及自我保健的能力,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观念和认识,走出误区,及早、及时就诊治疗和复诊,树立信心和决心,战胜疾病。有资料报道,有的AIDS患者能维持健康状态在12年以上,目前最长达17年。[5]

3.4强化患者的心理支持系统

3.4.1一对一同伴交流,鼓励动员感染者同伴自愿现身说法,以自己从阴影中走出来的亲身经历,帮助病人尽快摆脱困境。

3.4.2搭建病人与家庭成员、亲朋之间沟通的桥梁,劝说亲人和朋友与他们保持正常的生活关系,给予关怀。亲情、友情支持既可使病人获得心理满足,又可让病人感受到他人对自身的尊重。这会帮助病人恢复自信,觉得自己有生存价值。

3.4.3护士本身也是患者十分重要的心理支持来源,护士用诚恳的语言及精湛的技术来对待患者,使他们身处绝境仍然保持信心和希望。

4体会

我国现阶段处于艾滋病快速增长期,由于艾滋病的不治性、传染性,以及性传播为主的传播途径是其比任何一种疾病在患者及周围人群中引起更为强烈的情感问题和心理反应。[6]目前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还不足,表现出对艾滋病的恐惧,对AIDS患者的偏见和歧视,这种偏见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因此增强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理解,在给予AIDS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及早提供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减轻其心理负担。使他们能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病情。

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心理干预是一种科学的思维和工作方法,能做到有的放矢。本研究实验组3O例患者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运用持续循环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5个步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轻,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使病人以积极的态度生活,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我们不能忽略随着时间的延长、当地政府的关怀等因素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到,对照组在不进行系统心理干预时SAS、SDS分值也下降,提示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当地政府的关怀和支持,AIDS患者也能渐渐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所以,在不实施心理干预的情况下,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可能逐渐缓解。但是,实验组的焦虑、抑郁得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系统的心理干预能使患者更快消除不良情绪。因此,运用护理程序对AIDS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给患者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2006,8(4):500.[2]李进,况伟宏,马渝根,等.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8):530—532.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

[4]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69.

[5]王维真,刘康迈,危剑安,等.HIV感染的三种临床结局[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8.

[6]崔玉红,孙晶,李晓丽.16例艾滋病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和心理护理.中国社区医师,2007,14(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