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石膏先煎的商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对石膏先煎的商榷

赵兰香1张爱英2

赵兰香1张爱英2

(1山东省胶州市九龙镇卫生院山东胶州266300;2山东省胶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胶州266319)

【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359-02

【摘要】从石膏的煎煮特性、古籍考证方面阐述其应用,对传统石膏先煎的用法提出质疑。

【关键词】石膏先煎商榷

中药用法,看似简单,其实奥妙颇深。用法得当,则疗效立现。否则很可能偏离原意,令药效打折。本文通过对石膏的分析,探讨其合理用法,以引起大家的共鸣。

现代中医理论认为,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为了增强效力应打碎先煎半小时左右,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故《中药学》教材都提到石膏入汤剂宜先煎。在临床运用时也多嘱咐患者遵循此法。但这样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值得商榷。

从理化性质来看,石膏属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其溶解度不大,且呈特殊的先升高后降低状态,在40℃时溶解度最大,100℃时则最小。有实验表明,石膏在汤剂中一旦达到其饱和度,即使延长煎药时间,其煎出量亦不再增加,而且随着温度上升水液变少,还很有可能由于石膏的重结晶而降低其溶出。另有研究证明,石膏和其他中药配伍的汤剂中,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由高离子强度引起的盐效应、高分子化合物对石膏大颗粒溶胶的保护作用等,均能使石膏的溶解度增加,煎出率显著增大。石膏味淡且质密,确实不宜煎出,但笔者认为,可以加大用量以添其味,击碎细研以消其密,寄疗效于久煎之中似有舍本逐末之意。殊不知密者若不研至一定细度,即使先煎其溶出量也难以显著提高,何况石膏的煎出量与粉碎度有关,粉碎度越大,煎出量越多,因为难溶于水的含水硫酸钙的溶解作用是在晶体表面进行的,粉碎度增大可使其表面积扩大。此外,中医用药讲研究四气五味,味淡者久煎则失其味,应用石膏正是取其气薄味厚以成清火生津之功,久煎能使石膏辛味散,寒气消,药性减弱,定会有损药效,因此,只需把石膏研细共煎即可。

再以历代医家遣方用药来看,生石膏为治疗温热病的常用药,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热不退、大热烦渴,用之颇具疗效。各类医药书籍中,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中石膏皆无先煎的特殊要求,只有汪昂《本草备要》中提及“味淡难出、若入煎剂,需先煮数十沸。”《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载含石膏的方剂,煎煮方法中也均未要求先煎,碎即可,白虎汤中更是以石膏与知母、粳米为伍同煎,清热效果甚著。可见生石膏先煎的说法和应用不是历代运用主流。其理论亦和中医药理论不相符,入药内服不需要先煎。

总之,石膏先煎既不是中医传统习惯,又缺乏合理的科学解释。前人临床实践证明,入汤剂的石膏不用先煎便有良好的疗效,加之有研究显示,石膏研细共煎比单煎疗效更佳,所以目前不必强调石膏先煎,这样既可以避免因先煎耽误时间又可减少工序。

参考文献

[1]吴施国,叶冰.生石膏是否需要先煎[J].光明中医,2012:25(7):1290.

[2]汪昂.本草备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