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提高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抗血栓药物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1

健康宣教提高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抗血栓药物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曾滢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610051

【摘要】目的:观察健康宣教提高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抗血栓药物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88例脑卒中患者纳入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服用依从性(47.7%)高于对照组(36.4%),P<0.05。结论:健康宣教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二级预防抗血栓药物服药依从性,值得推行。

【关键词】健康宣教;脑卒中;二级预防;抗血栓药物;服药依从性

临床实践表明,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认知,导致其服药依从性不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1]。所以,有必要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健康宣教,以提升其服药依从性。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观察健康宣教提高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抗血栓药物服药依从性的效果,就本院88例脑卒中患者的健康宣教过程与效果展开对比分析,见下述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本院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患者纳入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4例),所有患者皆经头颅CT、MRI等检查确诊,与《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2]诊断规定相符。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53~81岁,中位值(62.3±4.1)岁;病程12d~6个月,中位值(2.6±0.9)个月;疾病类型:缺血性脑卒中33例,失血性脑卒中11例。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53~82岁,中位值(62.7±4.2)岁;病程12d~6个月,中位值(2.5±1.0)个月;疾病类型:缺血性脑卒中34例,失血性脑卒中10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宣教,其中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生活指导、运动锻炼等,健康宣教主要内容包括(1)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同时以口头宣教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脑卒中相关知识的宣教,包括发病因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可能诱发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等;(2)运用思维导图强化记忆,每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根据课前准备的健康教育计划明确教育内容,并完成思维导图教案的绘制,让患者快速记住宣教的主要内容,边绘制边总结教育内容,以加深印象;(3)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告知抗血栓药物正确的用药方式、时间、方法等,为患者制作用药提示卡片,提醒患者将药物放在容易发现的位置,以防忘服、漏服,同时嘱咐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要擅自停药和换药。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服药依从性,参照MG测评表进行评分,共4分,0~1分视为不依从,2~3分视为部分依从,4分视为完全依从,服药依从性=(部分依从+完全依从)/N×100%[3]。

1.4数据统计

选用SPSS21.0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²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服用依从性(47.7%)高于对照组(36.4%),P<0.05。见表1。

3讨论

诸多研究报道指出,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为了提升其治疗效果,除了实施规范化对症治疗外,还应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周到、系统的护理服务[4]。

健康宣教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项目之一,其对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具有显著的效果[5]。本研究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疾病知识宣讲、用药指导等宣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知,也大大提高了其服药依从性。对比常规护理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加强健康宣教的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健康宣教对提高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抗血栓药物服药依从性具有显著作用。

综合上述分析认为,健康宣教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二级预防抗血栓药物服药依从性,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杜海江,李晓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1):206-207.

[2]魁学梅,彭小兰,严雯,等.药学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8):1857-1859.

[3]栾欣英.药学干预措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6):387-388.

[4]林岚,林立文,刘真秀,等.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认知和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1):1532-1532.

[5]冯华军.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外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7,14(10):63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