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通便及抚触在早期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早期通便及抚触在早期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

刘玉莲

刘玉莲(青海省海西州人民医院妇产科817000)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079-02

【摘要】目的探讨协助通便及抚触在早期母乳性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出生的新生儿按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2组均为指导下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观察组在24h内协助排便,同时予以抚触。采用t检验比较2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效果的差异。结果对照组60例中经皮胆红素平均峰值为(13.16±2.73)mg/dl,黄疸消退时间为(10.16±3.12)d,4例因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转儿科治疗;观察组62例中经皮胆红素峰值为(11.24±3.07)mg/dl,黄疸消退时间为(7.46±2.76)d,1例转儿科治疗;观察组黄疸峰值较对照组低,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协助通便及抚触在早期母乳性黄疸应用中效果较好。

【关键词】早期通便抚触母乳性黄疸新生儿婴儿

自提倡母乳喂养以来,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显著上升,逐渐引起人们关注。一般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很少有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但高胆红素有导致轻微中枢神经损害的可能性,故有必要采取一些干预措施。临床多采用停喂母乳和光疗作为治疗办法,这不利于爱婴医院成果的巩固和母乳喂养的普及。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早期协助通便及抚触在早期母乳性黄疸护理中的作用,希望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现将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出生的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均符合早期型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标准[1]。男70例,女52例。足月儿83例,早产儿35例,过期产儿4例。低体重儿12例,正常体重儿106例,巨大儿4例。黄疸出现时间为生后9h~3d,平均(3.0±0.8)d。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早开奶、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保暖、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等;观察组除常规护理,于生后24h内协助通便,应用3~5ml开塞露肛门挤入,配合轻柔腹部按摩,1~2次/日,直至自行排便2次/d以上,并在喂乳后1h行新生儿抚触,室温在24℃~26℃,以前额、下颚、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为序,2次/d,上、下午各1次,每次抚触时间15~20min。以上措施均在家长知情并同意下进行。

1.3观察指标

每6~12h测经皮微量胆红素1次。方法:测前额、前胸及后背3处,取其平均数值。记录黄疸消退时间,当经皮胆红素小于5mg/dl视为黄疸消退;当大于15mg/dl时转儿科进一步治疗。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黄疸消退时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两组黄疸峰值及黄疸消退时间的比较

3讨论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是指生后1周内纯母乳喂养正常新生儿出现黄疸,血胆红素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标准值。其原因除母乳不足外,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含量高,活性强,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链,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其次,胎粪排出延迟,肠蠕动过缓也导致肠肝循环增加,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8.5mg/kg,而胎便内胆红素含量达80~100mg,是每日生成量的5~10倍,胎粪如排出延迟,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将迅速升高[2]。

有研究证实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胎粪排出时间、排净时间都与血清胆红素密切相关[3]。本研究中,首先指导母乳喂养,使其早开奶,增加哺乳次数,增加能量供给,因热量不足可致自身蛋白质、脂肪消耗,加重肝脏负担,而早开奶有利于胃肠规律蠕动的形成;其次,采用早期协助通便方式,促使新生儿胃肠-肛门之间的跨越蠕动形成,去除胎粪排出延迟因素,减少肝肠循环,有效促进胆红素排出;另外,每日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通过抚触者的双手对婴儿的皮肤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科学抚摸,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积极的生理效应,改善新生儿睡眠状况,并提高其机体免疫力[4]。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以上综合护理措施的新生儿,黄疸消退快,母乳喂养成功率高,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7-279.

[2]李巧杰.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4):311-312.

[3]马秋艳,李清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早期干预[J].中国妇幼健,2008,(23):2836-2837.

[4]黄素兰,何少玲,张春丽,黄海燕.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2011,8(1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