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控制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控制的方法

覃国才蒙元波陈昆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全新的态势,而且人们对于居住条件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而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多层和高层房屋建筑当中。通过对现浇混凝土板的合理运用,使得房屋平面刚度与抗震性能不断提高,同样也使得楼板与屋面板防裂缝的抵抗渗漏性能都有所提升,备受设计工作人员的认可与关注。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现浇板负筋保护层也经常出现一定的问题,难以满足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所允许的误差要求。基于此,文章将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阐述了超厚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厚度的有效控制方法,以期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控制;方法

一、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超厚部位解构

根据实践经验可以对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的超厚构件部位进行总结,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悬挑板根部位置。这种类型的构件设置了雨蓬、挑檐板、挑檐天沟以及阳台挑板等等,若其保护层的厚度较大,则会直接影响其抗负弯矩的能力,甚至还会导致板支座的根部出现断裂的情况[1]。由此可见,如果悬挑梁根部构件负筋的保护层厚度较大,必然会引发工程项目结构的安全隐患,所以,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

第二,连续板制作周边负钢筋保护层。通常来讲,负筋保护层的设计不同于混凝土的强度变化。然而,在实际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并没有采取特殊控制手段,所以超厚的问题经常出现。以某职工住宅楼为例,在对其质量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且附近保护层的设计是20毫米,但是对钢筋保护层定位仪进行使用,经过探测以后结果都处于32-48毫米之间。除此之外,板厚是100毫米,且30个点全部没有控制在施工规范的允许偏差当中,对于混凝土板正常的受力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得板面裂缝发生的几率不断提高。

第三,简支板支座构造负筋保护层。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阳台板与连续板铰支座或者是双向板铰支座中。需要注意的是,简支板支座构造负筋保护层的超厚问题发生几率偏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所以,在对钢筋保护层定位仪使用的过程中,检测的结果通常都是不合格的[2]。

二、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超厚问题形成原因研究

导致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厚度较大问题的原因就是施工管理工作不到位,同时工作人员自身质量意识相对薄弱,质量保证措施的运用也不灵活,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以下将重点阐述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厚度较大的原因,希望有所帮助。

第一,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下方尚未合理地设置撑铁,接近现浇混凝土部位的时候,需要施工人员通过自身力量将负钢筋提起。如果施工工作人员责任心较强,会开展操作环节,但是却很难保证钢筋提起满足标准要求。一般情况下,有很多负钢筋都被踩弯,很难提起至特定位置。除此之外,如果没有设置值班工作人员,此项工作很可能不会开展。

第二,负钢筋撑铁高度不到位。如果板厚是100毫米或者是120毫米,则可以采用相同高度的撑铁。但是,撑铁之间的距离间距过大,处于1-1.5米之间,与此同时,支撑点并没有位于负筋和分布筋交点之下,仅仅是撑在负筋下方[3]。在此基础上,撑铁脚底也并没有支撑在模板之上,相反是在底面受力筋表面支撑。最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撑铁会在与现浇混凝土板根部超过500毫米的位置支撑。以上都是负钢筋撑铁不合理的支撑方式,直接导致负筋的厚度超出规定范围。

第三,管理措施运用不理想且规章制度有待完善。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有施工人员在负钢筋面之上行走,导致其出现变形亦或是位移。除此之外,还会受外来冲击力的影响,导致板负钢筋十分容易形变或者是出现位移。很多值班工作人员即便发现问题也并未及时阻止亦或是采用防护措施。

第四,对泵送车进行使用来浇灌混凝土的时候,会受到泵送混凝土冲击力的影响,所以,泵管出料口的操作人员就会在泵送力的作用下踩到负钢筋之上开展作业。这样一来,也同样会形成负钢筋被踩弯或者是移位的问题。

三、有效控制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的做法

通过上文对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超厚部位的研究以及厚度较大的原因阐述,可以发现,对于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的有效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此,下文将通过多个角度阐述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的有效控制措施,希望进一步增强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质量与效果,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正常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增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并强化技术措施管理

在开展绑扎楼板钢筋操作前,需要向相关施工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不对负钢筋进行踩踏,同时还要制定不允许踩踏弯负钢筋的相关制度,严格地验收钢筋绑扎各工序[4]。对于混凝土的浇灌工作来讲,需要针对施工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制定出相对应的方案,并且要安排专业管理工作人员,以值班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开展钢筋跟班作业,对保护层偏差负弯矩钢筋存在的偏差进行及时地纠正。

(二)现浇混凝土板负筋悬挂施工技术的推广运用

第一,基本原理。对粗钢筋亦或是镀锌钢管进行合理地运用,将其当做辅助架立筋,并且把现浇混凝土板负筋进行临时性地悬挂,在辅助架立筋下进行有效地固定,以保证辅助架立筋、分布筋、撑脚以及负筋连接成一个整体,确保钢筋网片刚度提高,进而对特定冲击力与人工踩踏予以有效地承受,有效地规避混凝土浇捣中的负筋偏位严重的问题,同时也能够降低下陷与形变发生的几率,能够保证负筋位置更加准确,增强钢筋保护层达到标准要求的几率。

第二,楼板负筋悬挂施工工法的全面推广。要想保证负筋悬挂施工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强管理的力度。在推广应用楼板负筋悬挂施工方法以后,负筋保护层合格几率提高了一倍,但同样也存在不合格的问题[5]。经过实践与检查以后,发现主要的原因就是辅助架立筋数量减少,或者是其放置的位置不合理等等。由此可见,即便施工方法理想,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也同样难以满足预期效果。

(三)楼板负筋绑扎的常规方法

若始终采用的是常规方法绑扎楼板负筋,最关键的就是要对钢筋脚的高度进行准确计算,而板厚不同,其撑脚高度也存在差异。与此同时,撑脚需要支撑在楼板之上,撑脚上方要顶在布筋和负筋交叉下方的位置。在与支座距离150-250毫米之间,可以将分布筋、负筋以及撑脚绑扎在一起,有效地增强平面的刚度,以免出现踩弯问题。

(四)施工措施

为了有效地控制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还应当高度重视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作用,对生产秩序予以有效地维护,保证文明施工且实现统筹安排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希望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混凝土施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第一,强化施工管理。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施工工作人员必须要主动地遵循钢筋支撑点进行移动和通行,不允许随意在中间架空部位的钢筋处踩踏[6]。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还应当对配合比予以相应的控制,保证震捣的规范性。与此同时,必须要合理地安排钢筋工人,对钢筋的位置进行相应的整修,如果有必要则需要在负弯矩筋最大受力区域对临时活动挑板进行铺设,以保证接触面的有效扩大,实现应力分散的目标,以免上层的钢筋被踩踏而出现形变的问题。

第二,充分考虑施工组织的设计要求,对不同工种较叉作业的时间进行科学化地安排,尽可能降低板面钢筋绑扎以后所需的施工作业工作人员的数量。在完成板底钢筋的绑扎以后,需要对侧模进行及时地固定,同时要弹出现浇梁板的负弯矩筋上平控制线[7]。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线管预埋的同时完成穿插作业的目标。而水平线管需要在混凝土中部进行埋设,确保负弯矩筋保护层的厚度满足具体要求。

第三,应注意的是,现浇板上不允许过早地上人或者是堆料,同时也不允许施荷加载。对于楼梯以及通道等通行较为频繁的位置,最好搭设或者是铺设临时性通道,便于施工工作人员的通行[8]。与此同时,应当在刚性较大梁的纵向钢筋上部对承载模板进行合理地设置,在对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施工工作人员可以站立于承载平台当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作用十分重要,而且其力学性能与使用时间与建筑物使用的效果存在紧密的联系。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与寿命不仅会受到原材料的影响,同时,构件保护层的影响程度也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必要高度重视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控制的力度,特别是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只有确保其应用于建筑物当中的时间符合要求,才能够将其自身的保护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基于此,在钢筋保护层施工作业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可以更灵活地选择使用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与此同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才能够与设计要求以及规范规定相适应,确保房屋建设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文章针对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厚度过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措施,希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贾大钊.混凝土楼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及板厚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J].工程质量,2014(z2):365-367,374.

[2]马升泽,覃艳芬.谈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及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1(35):166-166.

[3]崔双艳.双向板支座负筋保护层正偏差的理论探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77-80.

[4]钟致荣.现浇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超厚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中华民居,2012(4):515-516.

[5]夏占国,朱红兵.现浇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偏差控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5):56-58.

[6]王清湘,孙兴全,王刚等.不同保护层厚度下钢筋混凝土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51(2):255-262.

[7]王长雨,方志波.现浇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偏差成因分析与控制措施[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3(4):174.

[8]孙德胜,滕继源.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过大楼板的承载力评定[J].山西建筑,2014,40(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