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失眠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浅谈失眠的护理

杨微

杨微(大庆市第三医院16331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300-02

【摘要】目的探讨失眠的护理。方法对失眠症患者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论做好心理行为自我调适对改善失眠,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失眠护理

失眠是睡眠障碍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为持续相当长时间对睡眠质量的不满意。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1.临床表现

1.1睡眠潜入期: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1.2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

1.3睡眠质量差多恶梦。

1.4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

1.5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

2.失眠病程

2.1一次性或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

2.2短期或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3~6个月。

2.3长期或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

3.失眠的表现

入睡困难、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减少、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频频从恶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容易被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很多失眠的人喜欢胡思乱想、长时间的失眠会导致神经衰弱和抑郁症,而神经衰弱患者的病症又会加重失眠。

4.失眠症的危害

失眠会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注意力不能集中,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焦虑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功能性疾病,以及各个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等。慢性失眠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烦恼和紧张,对自身健康过分关心等,单纯依靠催眠药物难以达到满意效果。

5.失眠的病因

5.1环境因素

高速跨几个时区的旅行(时差反应)以及由白班改夜班工作,由于体内生物钟尚未适应新的昼夜节律,因此也出现失眠。

5.2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和各种生活事件均可引起失眠。为自己或亲人的疾病焦虑、害怕手术、亲人亡故、为考试或接受重要工作而担心等都有是暂时性失眠的常见原因。

5.3躯体疾病

各种疼痛性疾病,使人痛苦的疾病如心肺疾病、关节炎、晚期癌症、夜尿症、胃肠疾病、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帕金森病等常常引起失眠。

5.4精神疾病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焦虑症、强迫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等常伴有失眠症状。

5.5药物

最常引起失眠的药物有咖啡因、茶碱和各种兴奋剂,以及酒精和食欲抑制剂。这类失眠称为反跳性失眠。

6.失眠的心理护理

6.1安慰药的心理护理

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长时间常规服用安眠药,并不起很大作用,即使强制有一定的睡眠,却多有晨起头晕、身重等不适感,及依赖性。对这类患者,我们采用了心理护理中安慰药的心理效应,达到治疗的目的。失眠患者,无论是入睡困难易醒,还是彻夜难眠都表现有烦躁郁闷,常服安定却起不到催眠作用,于是我们就把五味子片、刺五加片、养血安神片等药物结合患者症状作为安慰剂,并详细说明患者的主要因素,反复强调药物的安眠作用,向患者介绍XX患者服用此药后效果如何之好等,让病人充分相信而树立信心,使患者解除思想负担或恐惧心理,使其安然入睡,从而导致病情好转。

6.2心理诱导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失眠多伴有心烦,故展转不眠,更使失眠者焦虑不安。采用心理诱导,如听轻音乐等具有诱导催眠作用,通过诱导病人专心倾听这种声音而达到入睡。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知足长乐的良好状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

6.3环境对病人的心理影响。

经常失眠的患者,心神受扰,多伴有心烦,所以护理人员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态度,还要注意病室的环境及病人周围的人和物,全面照顾,把病人安置在环境幽雅宁静、清洁舒适远离噪音、避开光线刺激等的病室内,阳台或窗台放置鲜花、盆景,使病人消遣欣赏,可以达到怡情悦志的效果。卧室内不要摆放绿色植物、鲜花。一般来说鲜花的香味容易让我们无法入睡,而绿色植物在夜间会与我们抢夺氧气,影响睡眠质量。

7.出院指导

7.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起居。

7.2保持心情舒畅,学会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各种刺激,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心宽则安眠。

7.3合理安排饮食,下午以后少服用刺激性强的食品,晚餐适当不宜过饱,睡前喝热牛奶、听轻音乐或用热水泡脚以助于睡眠。

7.4白天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晚上的入睡。

7.5建立有规律度,保持一日生活制正常睡-醒节律,减少午睡时间。

参考文献

[1]程先宽,韩振蕴,范吉平.失眠症的中药新药研究浅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09期.

[2]王苏莉,张铭.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86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6年04期.

[3]林明宝,彭旦明,赵诗云,张瑾楠.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0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