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标点大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小标点大作用

苏红梅

——标点符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河北省邢台市三义庙小学苏红梅

汉字是一种符号,每个汉字符号有音、有形、有义,选字组词、连词成句都有一定的法则。标点也是一种符号,与汉字这一符号不同的是除了有名称外有形无音,但标点绝不是无“义”,标点的“义”不是直抒而是蕴涵的,标点的使用也是有自己的严格规定的,这就像聋哑人靠约定俗成的手势、形态、身姿来表“义”一样。如果汉字构成的是有声语言,那么标点构成的就是无声语言,就像聋哑人的手语一样。有了标点符号,文字才能眉目清爽,易于理解。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小学生应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但一些学生或不重视标点,不加标点,或不懂得正确运用标点,常常造成语句不通,读来费力。标点符号的发展历史已有2200多年,伴随着祖国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准确使用这一基本工具。所以语文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标点的意义,强调其作用,使学生准确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那么,标点符号的教学可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把学生引入到“标点符号王国”。

如何让小学生理解和接受标点符号的重作用,而不认为它是书面表达中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呢?教师不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多渠道入手,从而提高对标点符号作用的认识。

(1)从故事入手

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于小学生而言,总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学生对故事的需求和接受力比空洞的说教效果更好,教师不妨从此着手,给学生讲述一些标点符号误用或不用而发生的故事,以此让学生增强对标点符号在书面表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为此,我给学生找了一则古老的故事:

有个书生到朋友家做客,忽然天降大雨,客人便不想回家了,然而主人却不想留客人住宿,但又不便于直说。于是主人为客人题了一幅字:“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只是这幅字没有加上标点。客人一看,二话没说,提笔在字幅上添了几个标点。主人一看,顿时傻了眼,本来主人的原意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被客人添加标点后却变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小小的几个标点符号,使同样的一句话出现完全相反的两种意思。教师应以此教育学生千万不能小瞧标点符号,应明确学习标点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2)从朗读入手

在课文朗读中,标点符号常能给人一定的朗读语气和感情的指导。教学时,先给学生出示一个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的句子,如“我要跟你去”,让学生自主朗读。结果,同学们所读的语气、声调都不尽相同。然后,再把不同的标点给这句话注上:

“我——要……跟——你去。”

“我要跟你去。”

“我,要跟你去!”

“我要跟你去?”

学生在标点的指引下,能够比较准确地把其中的感情通过不同语气和声调的朗读来体现。此举,又让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有了切身的认识。

(3)从病例入手

从学生的习作中挑选一些不加标点造成意思表达不清的典型句子或段落,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我走了”,让学生讨论:作者要表达的愿意是什么?而你是如何理解的?会产生怎样的歧义?再让学生总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提高运用标点的自觉性。

(4)从写作入手

例如: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课《祖父•后院•我》中的间隔号,就是选用了课文内容的三个主要因素作为题目,并用间隔符号来连接起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点,加强写作方面的指导,告诉同学们如何从作文内容中,提炼主要因素来做为题目,并用间隔号来分开。在做当堂练习时,同学们起了很多优秀的题目,如:《爸爸•电脑•我》《舅舅•篮球•我》《妈妈•电视•我》等。

二、使学生充分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

叶圣陶曾说过:“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郭沫若曾说过:“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错了。”前者是作为语文教学家提出的看法,标点同语言表达清楚与否直接有关;后者是作为大作家在谈文风问题时提出的看法,标点同语言表达的意义是否准确直接有关。两位名家的话都强调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简单地说,标点符号的功能至少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表语气,表停顿,起语法作用,可表情达意。

第一是表停顿,用来表明句子的结构。说话有或长或短的停顿,而写在纸上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这种种停顿。举例说明: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这句话有两种停顿法,一种是“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一种是“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

第二是表语气。我们说话的语气有三种:陈述语气,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疑问语气,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祈使语气,要别人做一件事情。这种种语气在交谈中用语调来表示,在书面上用标点符号来表示。陈述语气:我今年读了两本有价值的书。疑问语气:你喜欢吃西瓜吗?祈使语气:请给我一支粉笔!又如“他去过北京?”和“他去过北京。”同一句话,语气不同,意思完全不同。

第三.起语法作用

标点符号在语法现象中有明确的位置并发挥重要作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标点符号的语法作用大,大到可以改变文章的题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用上标点,一看就知道是首七言律诗。前句实写,后句一问一答,饶有情趣。现变换标点,成为优美的散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

“何处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

再变,又成为琅琅上口的小令:

清明时节雨,

纷纷。

路上行人,

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

再变,又成为短小精悍、富有情趣、耐人寻味的短剧:

(时间)清明时节。

(布景)雨纷纷。

(地点)路上。

(幕后)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四.可表情达意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水”。我们把它构成独词句,并用上不同的标点,情意立即改变——

水。(表陈述)

水?(表疑问)

水!(表惊叹)

水——(表祈使)

一个字用上不同的标点,竟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可见表段符号表情达意的能力是十分巨大的。

这四种功能,尤其是语气停顿和表情达意这两个功能与小学生作文的联系最为紧密。小学生要准确地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表达意思,必须学习标点符号的使用。

第三是表示词语的含义。某些词语加上某种标点,词语的含义就会发生变化。如单说“刘胡兰”指的是女英雄刘胡兰的名字,写作“《刘胡兰》”,就表示一部歌剧、电影或书籍或文章的名字。

学生在认识到标点的作用后,教师可以进入下一步的教学,即标点符号的教学。

三、加强标点符号的训练,确保在阅读中能正确运用

标点符号和文字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中应把它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结合起来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它的认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这项训练,要渗透在阅读教学里:朗读时,要根据标点符号正确停顿并读出相应的语气;默读时也能让标点符号入于目,融于心,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这不仅培养了认真阅读的习惯,也能加深对标点符号的认识。这项训练,还要在表达时加以巩固提高:平时说话能注意语调、语气,说的自然、清楚、明白;在完成各种书面作业时,能随文加标点,用的正确。这不但是表达的需要,也是学习标点符号的归宿。以上两方面的配合,不可偏废。

但是,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做为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能力,要有一个过程,所以如何有效地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