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引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引领

周梨洪唐杰伟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00054)

摘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文化引领对于强化大学生思想教育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意义重大。针对文化自信视域下,基于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在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文化内容指引上、文化方向引导上和文化思想引领上做好大学生价值取向指导、政治思想引领的实践育人工作。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

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文化

何谓文化?这是哲学文化观的根本问题。文化学将文化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沿用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区别的狭义的文化概念,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社会领域。在人类活动的三大范畴(经济、政治、文化)中,“文化是与自然和先天相对应的概念,它使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符号体系、知识技术,体系、行为习惯体系、价值规范体系,信仰宗教体系是文化的重要内容。”[1]

(二)文化与教育

教育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特殊的文化活动。教育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己任;文化是通过教育继承和发扬的,两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高校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机构,具有传播文化和形成文化现象的双重性质,亦决定了它在文化教育中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对主流思想文化或主流意识形态的“传导”和“承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来源

中国德育传统源远流长,既包括德育实践与制度的传统,也包括德育观念与思想的传统

这些传统内生于中国传统之内,换言之,德育传统来源于文化现象。“作为整体和结构的文化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且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和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此会打上文化的烙印,与文化的传承、变迁、发展紧密相连。”[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众育之首,经历了百般波折的发展过程,创造和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传统思想的精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文化发展线索主要体现神灵信仰的没落和实践理性的萌生,其发展表现为政治理性和道德理性成为主导思想。基于此社会文化背景下,老子提出“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德育思想;孔子坚持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和诚信的德育理念,随后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民贵君轻”。以上种种德育思想的形成,无一不受到当下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华民族传统文遭受巨大打击,高校德育受到严重摧残,开始出现以“大德”取代“小德”的特殊德育模式。中国古代高等德育和近现代意义上的极左思想蔓延,高校停止招生,教育停滞不前。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学校教育模式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断裂,并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发展从内容上限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从形式上引导或者限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二、文化自信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公开提出“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4]很多著名学者对此直接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5]由此可见,文化自信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文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同时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价值引领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领域来说,文化性规定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中的运行规则,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和文化品位,需注重其文化价值,拓展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文化道德教育氛围。”[6]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从内容指引上、方向引导上和思想引领上具有一定的影响意义。

(一)内容指引性价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承和创新的实践依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指引方向。完善大学德育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内容,为全面完成中央16号文件出的任务踏出关键性一步。

(二)方向性价值

文化自信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使大学生正确对待各种文化、认清中国文化的当前态势、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同时高校思政教育以文化自信为方向想高校学生输送思想文化内容。掌握现代国际发展趋势,清晰认识中国文化的发展形势,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理解当前文化发展形势,同时指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向。

(三)思想价值引领

现在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国内国外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并把许多不同民族、地域的思想文化内容和意识形态浓缩挤压在一起,使思想政治领域变成一个大染缸。在这种关键时刻,为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更应该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一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作为理论基础和依据。把握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多种优秀文化,满足高校思政教育文化内容的正确性和丰富多样性,用文化自信的理念引领高校学生准确辨别、看待各种文化,并且能够合理运用各类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永贵,孟宪平.文化自信的鲜明特征[N].光明日报,2017-4-24(15)

[2]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刘克利,罗仲尤.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属性探析[N].光明日报,2012-05-13(07).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5]张蕴.文化自信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27-33.

[6]沈壮海.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8,(3):5-6

作者简介:周梨洪,重庆合川人,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