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给予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股骨粗隆间骨折给予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比较

彭平

(常宁市中医医院湖南常宁421500)

摘要:目的探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给予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70例,依据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粗隆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术(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术治疗,可有效提升关节功能,加快骨折愈合,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预后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疗法;锁定钢板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高发型骨折疾病,即从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骨折,常表现为粉碎性骨折[1]。如何有效促进骨折痊愈、从而恢复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是现阶段临床较为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次实验,对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现将实验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共计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自2016年5月-2017年12月,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经X线及螺旋CT确诊,符合术前手术指征;排除麻醉禁忌患者、术前评估不符合手术指征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文件。采用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75.36±2.36)岁,经Jensen-Evans法对骨折类型进行分类,Ⅰ型10例、Ⅱ型7例、Ⅲ型8例、Ⅳ10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75.33±2.74)岁,经Jensen-Evans法对骨折类型进行分类,Ⅰ型11例、Ⅱ型9例、Ⅲ型4例、Ⅳ11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性较好(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PFNA疗法,术前常规生化、胸片、心电图检查,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及下肢血管,患者有合并症等情况予以CT检查,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术前皮牵引2-5d。全身麻醉或腰麻,术中患者使用牵引手术床进行牵引复位后,在C型臂X线下观察复位情况,复位满意后以股骨大粗隆顶部开孔,上方做小、直、切口,置入导针。空心钻扩张骨髓后置入主钉后在患外侧行小切口,透视新钻入髋螺钉导针,确认位置满意后测量髋螺钉长度,安置股骨颈螺旋片式主钉,髋螺钉钉头位于股骨头软骨面下约5mm,后安装远端锁钉及尾帽,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对照组采取锁定钢板术:术前检查以及麻醉方式同观察组,髋关节外侧行手术切口后常规清理骨折组织,骨折复位,在股骨大粗隆外侧安装解剖型锁定内固定钢板,复位后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下观察复位效果满意后安置钢板,锁定螺钉固定,必要时使用合适的螺钉固定小粗隆。术后常规清理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1.3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评分。

1.4判定标准采用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判定[23,标准:优:骨折愈合,关节活动正常并能对抗力量,无疼痛和成角畸形,未见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等;良:骨折愈合,关节活动正常>75%,对抗力量有限制,步态正常,偶见疼痛,成角畸形<5°,未见感染伴发轻度神经、血管损伤等。中:骨折愈合,关节活动正常>50%,对抗力量明显受限,跛行步态,中度疼痛,骨成角畸形<10°~20°,无感染、可伴中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差:骨折愈合延迟或骨不连,关节活动小于正常50%,不能对抗力量,跛行步态明显,疼痛显著,骨成角畸形>20°,可并发感染,可伴重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1.5统计学方法实验全部数据输入统计学方法SPSS30.0进行分析,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技术资料(%),经X2检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为计量资料(x±s),经t检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是P<0.05

2结果

2.1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观察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较为常见,多为间接外力如下肢突然扭转、摔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直接外力撞击均可发病,其骨折多为粉碎性[3]。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在下肢突然扭转等情况下容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后局部特疼痛、压痛、肢体功能障碍较为明显,患者肢体活动受限,大粗隆部肿胀、患肢缩短等,严重时可外旋90°,伴发内收畸形;同时老年患者长期卧床也容易引发相关并发症[4]。

临床治疗一般选择手术治疗,锁定钢板技术用于粉碎骨干骨折或骺端关节外骨折手术效果较好,属于侧方固定顶板的典型方法,内固定物负荷较大,在患者出现股骨近端内侧受损情况,压力传导性显著下降,钢板螺钉受到的压力迅速增加,导致螺钉松动、脱落,从而引发钉头切割和髋内翻等并发症[5]。锁定钢板技术使用费用较高,利用锁定钢板复位难度较大。为避免骨折复位不良,螺钉放置顺序尤为关键,满足复位需求还应通过一系列复位技术,操作较为繁琐。

PFNA是一种新型骨近端内固定系统,由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改进而来,延续了骨近端髓内钉系统的优点,生物力学特点相同,同时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固定更加简单、操作更加便捷。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理想的内置物,其优势主要在于:(1)手术操作范围较小,骨折端未暴露角度组织,避免对骨折处血运影响;(2)手术时间短且术后出血量少,有效改善预后;(3)PFNA采用螺旋刀片技术可有效提升骨质的锚合力,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负重,牢固固定股骨头与骨头颈,防治骨折端旋转;同时防止内侧支撑缺失后骨吸收出现塌陷、内翻畸形以及内置物切除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4)PFNA主钉以空心设计,进入髓腔后,主钉具有6°外偏角,方便从大转子顶端插入进入髓腔,安置钉子操作较为简单,创伤小,符合微创原则。研究显示[6]PFNA术后有相关并发症发生,因此,术中需要注意先复位后置钉,髓内钉不可暴力锤击,进入困难时需要透视,每步操作需要透视确认后再进行。

本次实验显示,观察组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68.60%;手术时间对比中,观察组为(52.7±10.8)min短于对照组(80.2±8.1)min;术中出血量对比中,观察组为(79.3±4.5)mL少于对照组(141.5±20.1)mL;骨折愈合时间对比中,观察组为(3.14±3.1)个月短于对照组(4.7±2.6)个月;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上述,锁定钢板术和PFNA均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因手术技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优势较为明显;PFNA还能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加速骨折部位愈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沈建辉,史峰军,李刚,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4):314-316.

[2]辛士明.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效果对比[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7):40-42.

[3]马骁,焦福德,王志涛,等.PCCP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J].中国老年学,2016,36(10):2448-2449.

[4]王才迈,历剑锋,王铁洲.老年创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4):681-683.

[5]顾小明,包洪卫,吴灿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3):99-100.

[6]朱立军,李晓飞,刘超,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7,30(7):60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