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按摩改善早产儿喂养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口腔按摩改善早产儿喂养效果分析

常启娜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目的:评价口腔按摩改善早产儿(LowBirthWeightInfant,LBW)喂养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选LBW患者30例,相同早产儿营养干预策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腔按摩,连续2周。结果:观察组1周后、2周后、4周后PIOFRA分别为(29.0±2.3)分、(31.4±1.8)分、(35.1±2.5)分高于对照组(27.8±1.3)分、(29.7±1.1)分、(33.0±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20.33%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按摩可改善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提高吸吮能力,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

【关键词】早产儿;口腔按摩;喂养效果

近年来因高龄产妇明显增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产儿已成为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1]。经口喂养是一个复杂活动,与早产儿成熟度、生理稳定性、口腔运动功能等关系密切,口腔运动功能是经口喂养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国内促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干预方法较多,包括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或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等,以加快早产儿吸吮反射成熟,提高吸吮功能,改善进食能力,及早获益,规避长期静脉营养支持风险[2]。本次研究试评价口腔按摩改善早产儿喂养效果,总结护理经验。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家属知情同意;②生命体征平稳,体温36~37.3℃,呼吸频率<60次/min,心率110~150次/min,SpO285~93%,血压70/50mmHg,未进行机械通气;③尚未进口进食;④5minApgar>7分;⑤PIOFRA量表评分<30分。排除标准:①严重并发症,如支气管肺炎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②口腔畸形,如先天性唇腭裂。退出标准:①研究期间严重病情变化;②要求出院。入选对象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胎龄25+2~36+5周,平均(31.1±2.5)周。体质量890~2425g,平均(1705.4±304.6)g。不良因素:剖宫产43例、5minApgar评分≤3分8例。使用过肺表面活性物质51例,有颅内病变15例,有低蛋白血症32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体质量、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相同早产儿营养干预策略,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发育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腔按摩,采用Sandrafucile推荐方法。喂奶前15~30min。按摩前温水热手,动作需轻柔,避免强度过大,避免诱发激惹、不适,同时血氧饱和度、心率检测,若见体位不稳,停止,待恢复后再刺激,15min每次,1日1次,连续10日。从面颊开始,将食指放在早产儿鼻子下方向耳根方向移动,再向嘴角移动,每侧4次,操作时间2min,而后按压上唇,食指从一边嘴角向另一边嘴角移动,来回4次,再向下按压上下唇,持续1min。其次,按压口腔内部,包括上下牙龈、面颊内侧、舌侧、舌中部等,以持续固定力度按压牙龈中央向口腔后方移动,再返回,同法对侧按摩,每次2次,持续1min,对面颊内侧按摩时,食指放在内部口角,慢慢按压移动至臼齿处,每边面颊按摩2次,持续2min,对舌侧按摩,将食指放在下牙龈和舌侧之间,缓缓将食指移向中线,而后渐渐回到原位,同法重复对侧,每次2次,持续1min。最后进行3min无营养吸吮。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1周后、2周后,口腔运动能力量表(PIOFRA)评分,喂养不耐受发生例,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例。

1.4统计学处理

以WPSxls数据表录入数据,转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检验或校正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1周后、2周后、4周后PIOFRA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3讨论

口腔按摩是一种被动训练,通过对唇舌、脸颊等相关结构进行敲打按摩,提高口腔肌肉敏感性,协调口腔动作,增强口腔运动组织反射,从而提高新生儿吸允能力[3]。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口腔按摩2周后,口腔运动功能上升更显著,1周、2周、4周后PIOFRA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口腔按摩操作较多,临床主要采用Boiron等、Sandrafucile等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后者,操作简单,易于学习掌握,且较安全,无需过多的设备[4]。口腔按摩尚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但增加护理干预活动,客观上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需做好操作前的清洁卫生。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崩,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7-51.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

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J].中国儿童保健

杂志,2011,19(9):868-870.

[3]陈喻萍,施晓柯,陈丹.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研究学刊,2012,33(1):21-22.

[4]李凤妮,韦琴.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互联管理,2015,15(9):1149-1151.

作者简介:常启娜,女,32岁,1985年2月,儿科,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