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片联合治疗高血压196例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片联合治疗高血压196例治疗分析

严春宏

严春宏(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缬沙坦片进行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收治的19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8例。对照组:给患者使用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患者加用缬沙坦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试验组:显效患者有80例,占81.6%;有效患者有12例,占12.2%;无效患者有6例,占6.2%;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显效患者有60例,占61.2%;有效患者有12例,占12.2%;无效患者有26例,占26.6%;总有效率为73.4%。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片联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缬沙坦片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167-01

现阶段,临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钙拮抗剂是降低血压的有效药物,临床上经常采用单一药物或两种药物联用治疗高血压,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就诊的196例高血压患者,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并与单一药物对照,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2年1月~12月期间,收治了的高血压患者196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07例,女性患者有89例;患者的年龄在3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8±5.3)岁;患者的病程为1~18年,平均病程为(12.3±3.1)年。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8例。两组患者在病程和性别等资料上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纳入的标准

选择病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诊断标准: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者诊断为高血压[1]。患者没有严重性的肝肾不全疾病和心功能不全以及妊娠。患者在治疗前2周没有使用降血压药物。

1.3方法

对照组:给患者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进行治疗。初始量为2.5mg,1次/d;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可适当增加药量,最大可增至5mg,1次/d。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缬沙坦片80mg治疗。1次/d,空腹或餐后服用,如果降压效果不显著,则可增至160mg/d。两组患者治疗的时间为一个月,均在早晨7:30服用。

1.4观察指标

采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2次/d。在进行测量前,安静地的休息15min。

1.5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分为[2]:①显效:治疗后血压与治疗前基础血压比较,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20mm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③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1.6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治疗效果详细情况见以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情况[例,(%)]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试验组80(81.6)12(12.2)6(6.2)92(93.8)

对照组60(61.2)12(12.2)26(26.6)2(73.4)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不良反应试验组中,出现头痛的患者有2例,面红患者4例,干咳患者4例;对照组中,面红患者10例,头痛患者2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会引起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是造成脑卒中、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合理选择降血压药物,有效的控制血压,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和病残率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表明,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用药可以显著提高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并通过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明显降低单独服用两种药物时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两种药物在治疗高血压时具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病杂志,2000,8(1):97.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Ⅱ抗高血压药.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