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的急诊治疗目的是什么

/ 1

咯血的急诊治疗目的是什么

赵小峰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气管、支气管、肺组织)出血,并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的过程。咯血不仅可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循环系统疾病、外伤及其他系统疾病或全身性因素引起。引起咯血常见病因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瘤、肺动静脉瘘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肺部外伤、肋骨骨折等外伤性疾病;白血病、血友病等全身出血倾向性疾病。大部分咯血患者表现出发热、胸痛、呛咳等临床症状,其主要为导致引发咯血的相关疾病所引起。目前针对咯血患者常先进行急诊治疗,本文即对咯血急诊治疗的目的进行科普。

止血为咯血急诊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根据临床研究提示,许多咯血患者出现咯血症状后,其咯血量普遍小于实际出血量,即便患者仅出现少量咯血,其体内也已可能出现大量出血或有大出血趋势。现代解剖学中,肺部血液主要来源于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若肺动脉或支气管动脉出血则直接造成大咯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统计显示大咯血发生后患者病死率高达50~100%,为预防大咯血发生,在患者咯血量较少时也需给予其急诊治疗,通过控制患者早期咯血避免大咯血发生。除预防大出血发生外,由于患者发生咯血后,易被正常人群孤立,影响其正常的交际活动,因此通过止血间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是急诊治疗的目的之一。

临床研究显示,咯血发生后,患者呼吸道受刺激,易出现剧烈呛咳现象,对于已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无疑加重其肺部负担,严重时导致患者心肺功能紊乱,引起突发性呼吸困难,危机患者生命安全。此外,部分患者在咯血过程中误吸血液,易造成窒息。咯血急诊治疗即为有效防止此两种严重情况发生。

前文已阐述咯血发生时咯血量往往不能作为患者出血量的判断指标,在部分血小板功能异常患者发生咯血后,即便咯血量较少依然存在较大失血风险,其可表现为持续性咯血。虽然其出血部位可能不是肺动脉或支气管动脉,但由于其血小板功能障碍,出血部位无凝血止血功能,持续性出血依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发生,危机患者生命安全。急诊咯血治疗可对患者咯血原因进行分析筛查,寻找患者内出血原因,并给予患者相应治疗,避免持续性出血发生。

咯血发生后,除内出血导致患者血液流失及出血引起的窒息、呼吸困难等生理危险因素,还可对患者心理状态造成直接刺激。咯血发生后,患者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若咯血反复发作,促使患者消极情绪加重,许多患者会怀疑自身是否已经患有绝症,甚至会联想死亡等,屡有咯血患者自杀报道,其中咯血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刺激即为促发因素。因此通过咯血急诊治疗,改善患者咯血症状,可避免咯血发作后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即便在部分引起咯血的疾病治疗中,咯血急诊治疗无直接改善病情的效果,但从心理层面有效缓解了咯血对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避免其情绪状态进一步消极化。

目前在咯血的急诊治疗中,少量咯血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临床常用药物中垂体后叶素应用较多,其属于缩血管药物,具有收缩血管,促使患者肺内血流量降低的效果;酚妥拉明属于扩张血管药物,可扩张循环血管,增加患者体循环血液滞留,减少入肺血量;鱼精蛋白等促凝血止血药物可用于血小板功能异常咯血患者的治疗中,通过药物作用促进患者体内出血部位凝血功能加强,达到止血目的;奥曲肽作为临床内出血常用止血药物,其可有效减少内脏血流量并降低肺循环压力,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此外,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物均可用于咯血患者的治疗中,针对少量咯血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除药物治疗外,利用内镜进行诊断止血也是急诊治疗咯血的常用手段之一。实际应用中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确定患者出血部位,利用置入气囊、出血部位喷洒肾上腺素、凝血酶,或在镜下进行病灶冷冻、激光烧灼等达到止血目的。

介入止血手段作为临床大咯血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通过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可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临床应用中为大咯血一线急救诊疗方法,多年应用受广泛认可,不过实际应用中介入止血对医师的施术水平要求较高。

外科手术治疗作为大咯血患者的另一治疗方案,主要针对每小时出血量大>200ml,出血部位已明确,实施肺切除术后可有效止血,心肺功能耐受手术,以往已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再次发生大咯血患者,其作为针对大咯血患者最终治疗手段,虽应用较少,但可有效控制防止药物、介入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并可减少咯血再发生。

总而言之,目前咯血急诊治疗方法较多,可主要归纳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三个方面,急诊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止血及预防咯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