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测量胆红素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经皮测量胆红素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曾亮芳

曾亮芳

广西柳州市融水县人民医院545300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经皮测量胆红素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高胆血红素血症的新生儿255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选用经皮测量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比较两组结果,分析两组相关性。结果血清胆红素平均值:(279.74±6.73)μmol/L,经皮胆红素(2.51.20±3.65)μmol/L(t=0.595,p<0.001).结论经皮测量胆红素简单、方便、快捷、易被家属接受。能够动态监测新生儿胆红素准确的反应血清胆红素水平。

【摘要】经皮测量;胆红素;新生儿;血清;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由感染、先天性胆道系统发育畸形、溶血、遗传等多种疾病引起。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全,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黄疸【1】。严重者可出现核黄疸【2】。死亡率较高,国内报道可出现胆红素脑病,死亡率约为50~70%,幸存者多可出现重症神经系统后遗症。给患儿家属及社会带来严重负担。血清胆红素是诊断的高胆红素学症的金标准,在治疗过程中需动态监测血清胆红素。因新生儿较小,采血困难,有创伤,给患儿带来痛苦,家长不易接受【3】。经皮测量胆红素方法简单,方便,经济、实用。我院采用经皮测量胆红素取得较好的效果,先报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55例。其中男137例,女118例。日龄0~27天。体重(3.24±0.55)kg。所选患儿母亲均体健,患儿外观无畸形,外观可见黄疸,血清胆红素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随机分成两组,血清胆红素组127例,经皮测量胆红素组128例。

1.2方法

1.2.1经皮测量胆红素组,选用XH-D01经皮黄疸测试仪,选择3出测量,分别为额头、胸骨柄、足掌底部。将经皮黄疸测试仪充足电,启动,调成备用状态。酒精消毒被检测部位,酒精擦拭探头,晾干酒精。固定测试部位周围皮肤,探头垂直接触皮肤,按压探头。逐一测量3个测量点。读数,取平均值。作为经皮测量胆红素的值。

1.2.2血清胆红素组,抽静脉血2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红素。

1.3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血清胆红素平均值:(279.74±6.73)μmol/L,经皮胆红素(251.20±3.65)μmol/L,详见表1:

表1经皮测量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结果对比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临床上表现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急性期死亡率高,未死亡者多会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造成视力异常,听力异常,智力下降。当血脑屏障受损时,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物可通过血脑屏障,与神经细胞上的自由基结合后沉积在神经细胞膜上,引起脑损害,此种损害不可逆【4】。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预防及治疗本病的关键。实验室血清胆红素测定是血清胆红素水平最准确的反映。同时可不受色素等其他因素影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中,需动态监测胆红素水平。因此选用血清胆红素测定就必须多次采血【5】。然而新生儿采血困难,家属不愿意患儿接受静脉采血。经皮测量胆红素使用经皮黄疸测试仪,经皮黄疸测试仪是通过患儿皮肤的黄染程度评估血清胆红素。经皮测量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呈正相关。磷脂质生物膜沉积胆红素酸,胆红素-白蛋白联结复合物渗出至血管外间区。是胆红素转运至皮肤的机制。所以经皮测量胆红素可反映血清胆红素的数值。经皮测量胆红素不需采血、无创伤、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家属容易接触、无副作用【6】。能够很好的反映血清胆红素。适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动态监测。在经皮测量胆红素时可出现数值低于血清胆红素的情况,多由于胎龄小、体重轻的患儿【7】。在测量时应使探头紧贴皮肤垂直皮肤,以减少误差。经皮测量胆红素虽然不能完全替代血清胆红素测定。但是经皮测量胆红素有较好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经皮测量胆红素可反映血清胆红素的高低。如经皮测量胆红素结果异常可进一步检测治疗【8】。必要时行实验室血清胆红素测定。还可进行胆红素动态检测。血清胆红素升高时,皮肤黄疸多按从上向下出现,由颜面部开始,逐渐至躯干,四肢,最终至手足心【9】。所以每次测量时应该多部位测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额头、胸骨柄、足底。从而可得到更真实准确的结果减少误差【10】。

综上所述,经皮测量新生儿胆红素是一种简单方便,无创伤,操作简单,诊断参考意义大。能够快速的得出数值。易于家长接受。减轻患儿痛苦。适合用于新生儿黄疸的筛查及治疗中的黄疸动态监测。

参考文献

【1】刘媛媛,欧阳龙明,唐亚敏.中西医结合治疗脾湿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8,9(9):85-86.

【2】中华医学会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组,全国新生儿科分会心生儿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2):184-185.

【3】RubaltelliFF,GourleyGR,LoskampN,etal.Trans-cutaneousbilirubinmeasurement;amulticenterevaluationofanewdevice[J].Pediatrics,2001,107(6):1264-1271.

【4】JanjindamaiW,TansantiwongT.AccuracyoftranscutaneousbilirubinometerestimatesusingbilicheckinThaineonates[J].JMedAssocThai,2005,88(2):87-90.

【5】LeiteMG,GraatoVdeA,FacchiniFP,etal.Comparisonoftranscutaneousandplasmalilirubinmeasurement[J].JPediatr(RioJ),2007,83(3);283-286.

【6】刘义,刘敏,刘悠南.南宁市足月新生儿胆红素动态观察[J].广西医学,2000,22(3):445-446.

【7】罗粹平,陈自励.新生儿黄疸光疗时经皮胆红素测定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11(4):157~158.

【8】丁国芳,张苏平,姚丹,等.我国部分地区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5):624-627.

【9】吕秀霞,张宛夏,潘永珍.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22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文摘,2008,27(6):31-34.

【10】刘芳,杜志芳,吕朝霞,等.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的局限性[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