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刘昌亚

(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入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用法100ml*1瓶,Q12h,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4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测定血清一氧化碳(NO)、血清内皮素血管肽(ET-1)、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的水平,以及治疗前、治疗14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O、ET-1、NSE、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患者预后,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187-02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发生率逐渐提高。脑梗死威胁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病人家庭、社会的负担[1]。丁苯酞注射液,在促进脑损伤的血管、神经修复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试验所认可。本文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5.37±12.28)岁。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5.26±12.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及剔除标准: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有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异常或有其他重大疾病等情况,有脑卒中史遗留肢体功能缺损的情况。

1.2方法

60例病人均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ml,Q12h,静脉滴注,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治疗14天。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测定血清一氧化碳(NO)、血清内皮素血管肽(ET-1)、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的水平,以及治疗前、治疗14天NIHSS评分。

1.4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小于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例测定血清NO、ET-1水平的比较

实验组血清NO水平自第7天数据开始,均高于对照组,ET-1水平自第7天开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见表2。

3.讨论

血清NO、ET-1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的血管活性因子。血清NSE,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神经元、神经内分泌细胞内的因子。许多疾病损伤神经细胞后,可导致神经特异性烯醇酶在血清中的水平呈比例的升高。丁苯酞是合成左旋芹菜甲素[2],可以保护血管结构完整,促进侧支循环开放[3],能够选择性抑制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所介导的各种病理反应及炎性反应,减轻脑血管的收缩痉挛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再灌注损伤,减少神经细胞凋亡[4][5][6]。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NO、ET-1、NSE的水平、NIHSS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丁苯酞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可改善患者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肖桂荣,王赵伟,朱仁洋,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6,23(1):51-54.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3]王伟,孔维,陈萌,等.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2):122124

[4]罗鸿波,陈菱菱,李丽萍.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12):130-131.

[5]纪海茹,孔维,赵淑敏,等.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31(3):239-241.

[6]王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8):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