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托加小夹板外固定配合骨牵引治疗胫腓骨骨折

/ 2

石膏托加小夹板外固定配合骨牵引治疗胫腓骨骨折

邬祥龙邬祯福周芙宗

邬祥龙邬祯福周芙宗(湖北省松滋市金松开发区乐乡社区骨科医院湖北松滋434200)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5-0014-01

胫腓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3.7%。骨折到愈合,要经过相当长的过程,而复位后的固定是相当重要的措施。维持已整复的位置和保障正常骨折愈合过程的进行,必须依靠较好的固定方法,才能让骨折愈合正常进行。本院从2008年至今,用下肢石膏托加小夹板外固定配合骨牵引治疗胫腓骨骨折62例,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以来,收治胫腓骨骨折病人中,用石膏托加小夹板固定仅62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2岁。其中男性46例,女性16例。16岁以内23例,16岁以上39例,其中16岁以内23例中,男性19例,女性4例。16岁以上39例中,男性29例,女性10例。

临床分型:胫腓骨骨折28例,胫骨中下段骨折18例,腓骨下段骨折10例,胫骨上段骨折6例。本组病例皆因外伤所致。

2具体操作

骨折复位后,令助手固定踝关节,并持续小腿牵引,然后,从患肢远端开始,向近端包衬绷带2-3层,再按所需长度作厚8-10层石膏条,托小腿背侧,上自腘窝,下至趾尖超过1厘米处,将踝关节固定90度,足中立位,趾伸直,再捆绷带1-2层,借用石膏良好的塑形,待凝固后,再将需要的部位放置好压垫和夹板(但此时必须按照固定三点作用力的原则进行)。用布带先捆中间二道,后捆两端。夹板固定时,腓骨小头处应以棉垫保护,避免夹板直接压迫腓骨小头,引起腓总神经受压,捆扎好后,必须再次复查。扎带的要求同小夹板一样。松紧以扎带上下活动,不超过1厘米为准,患肢固定后,用两个薄枕头抬高患肢,小腿于中立位置。关节呈150-160度左右。每天注意调整布带的松紧度,检查夹板、纸垫及石膏托,并及时纠正。

对胫骨上1/3段骨折的固定方法,要将膝关节固定100-150度屈曲位,后侧的石膏托要超过膝关节10厘米以上,胫骨前脊两侧放置前侧板。靠外面的前侧板正压在分骨垫上,前侧板上达胫骨内、外两髁,下达踝上4厘米。

3体会

3.1石膏托加小夹板固定治疗特点石膏托加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是综合石膏和小夹板固定二者之长,同时又弥补了二者不足之处。石膏托有其良好的塑形性能,十分符合被固定肢体的体形,干固后,坚实,不易变形松散,固定作用可靠。但石膏固定也有较多不足之处,正由于石膏坚硬与肢体贴合严密,所以,难以适应肢体在创伤后的进行性肿胀,容易引起压迫而致血运障碍,甚至肢体坏死,而当肢体肿胀消退后又会因石膏过松而致骨折再移位;同时石膏管型固定,还限制了有关肌肉和关节的运动,长期固定,可引起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严重的功能障碍。而夹板固定便于拆、装及调正,当复位不满意需要重新整复时,或当肢体肿胀加重或消退后,需要重新更换固定或调整松紧度时,颇为简便。尤其是小夹板不固定或少固定关节,十分有利肌肉关节的早期,充分的活动。从解剖知道,胫腓骨上有膝关节,下有踝关节,加上小腿的肌肉丰满,单靠小夹板的固定作用,其效果是难以保证的,从我院观察的病例中,16岁以内有23例,而小儿易活动,所以必须借助于小腿石膏托的作用,按功能位固定膝关节、踝关节及足趾。可以随时拆,调扎带的松紧。这样,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避免其弊端。

3.2对胫骨上1/3段骨折处理方法对胫骨上1/3骨折,必须要对膝关节固定,让膝关节固定100-140度屈曲位,后侧石膏托必须超过膝关节10厘米以上,否则影响效果。

3.3严格遵守三点固定的原则单纯依赖石膏托将上下关节固定,是不能维持骨折复位的位置的,骨折后必须要注意三点固定的原则,而小夹板固定骨折,在夹板与皮肤之间,放置不同形状的纸压垫作为力点,形成三点固定的杠杆作用,以维持骨折的位置,夹板外以布带作为约束,使夹板通过纸压垫对骨折端产生定向的压力而起三点固定的作用,而后侧石膏托,高度塑形,固定,从而更好的有利于三点固定的原理。

3.4对不稳定性骨折需要加用跟骨牵引术胫腓骨骨折后,由于小腿肌肉的作用,复位后,单靠石膏托加小夹板固定,是不能达到满意效果的,还必须靠牵引,牵引也是复位的手段,对斜形骨折,一般入院后行常规跟骨牵引可以逐渐克服骨折端因肌肉收缩所造成的重叠,在足够的牵引下行石膏托加小夹板外固定。为此,我们体会,对此病人,一般持续牵引3-5天后再行石膏托加小夹板固定为佳。所以使用石膏托加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是治疗胫腓骨骨折一种较好的方法。

4小结

本文就我院2008年以来,采用石膏托加小夹板外固定配合牵引治疗胫腓骨骨折62例,介绍了治疗方法并进行了讨论。此方法是符合骨折复位后固定的原则,同时更适于易动的儿童,方法简便、安全、易掌握,便于拆开、调整及再次复位。此方法适合于基层医院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过邦辅编译.骨折与关节损伤.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P554.

[2]孟继懋主编.骨与关节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P59-62.